這個成語的由來如下:
《三國誌·兀術·魯迅傳》:“國之驕橫,盼同輩之人,可稱為仆從,可忍辱負重。”
忍辱負重,擔當重任。不行,大熊。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而忍受暫時的屈辱。
作者魯迅(183-245),吳軍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魯迅是繼周瑜、魯肅、夢露之後,吳棟又壹位傑出的將軍。公元222年,魯迅用火攻打敗了劉備。公元229年,成為大將軍、大將軍,鎮守武昌。公元244年,他接替顧雍擔任宰相,次年二月去世。
魯迅看到將軍們如此無禮,不明白他的戰略意圖,非常生氣。他手裏拿著孫權授予他的“方上劍”,嚴厲地說:“劉備名揚天下。他剛來的時候士氣旺盛,所以我們不能輕易取勝。雖然我是個書生,但我是按照主的命令行事的,妳得服從。主之所以委屈妳送我到這裏來,是因為我有地方可得。希望妳能忍辱負重,服從軍令,不可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