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bìg bìng bìjìng。
2、解釋:畢恭畢敬(恭敬:謙遜有禮)形容態度非常恭敬,後來形容非常端莊有禮。
3.來源:?郭沫若《洪》第五章:“統帥是李玉堂,山東人。到了軍部,在門外迎接,畢恭畢敬。”
4、同義詞:尊敬、崇拜、尊重、跪拜、可親可敬、尊敬尊重。
5、反義詞:面對面、背對背、下面冒犯、粗話。
6.例:文學家姚的《李自成》壹卷壹章:“高當即扣下壹個人頭,恭恭敬敬地推了出去。”
禮貌成語故事:
姬公聶是西周的最後壹個君主。他昏庸專橫。他當政時,政治腐敗,民不聊生。人們對他恨之入骨。公元前779年,周的諸侯國出現了壹位美女,名叫鮑斯。周幽王非常寵愛她。
但這種贊美有個問題:她從來不笑。王友伴隨著音樂和美食的歌舞沒能讓她開懷大笑。這時,壹個叛徒說:“點亮警報的烽火臺,召集所有的王公兵士,讓他們上當。也許妳會笑?”昏庸的王猷國王實際上同意了。
他帶著贊歌到宮裏去玩,到了晚上,就發命令點燃烽煙。地方長官見烽煙四起,以為真有倭寇入侵京城,遂引兵馬前來救援。有的諸侯因為路途遙遠,帶著兵走了好幾天!到了首都,看到國王和他的妻子在城墻上喝酒取樂。敵人在哪裏?
王友派人對他們說:“沒有敵人,所以妳們辛苦了!”“王子們覺得被欺騙了,非常生氣,但他們沒有辦法,只能回去。看到誇獎,他忍不住笑了。王友看到這句恭維話時非常高興。獎勵奸臣的貢獻,太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