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中國有什麽有意思的成語故事?

中國有什麽有意思的成語故事?

東漢時,張劭和範式壹起讀書,成為好朋友,他們學成歸家後約定兩年後的中秋節再次相聚。兩年後的中秋,張劭殺雞備飯,家人們都說,都這麽久了,他不會來的。張劭不以為意,到了中秋節,範式果然千裏迢迢趕來,兩人把酒言歡。

在中國古代,傳頌著許多這樣的故事和人物,每每想起他們,都會心裏壹暖。

孔融讓梨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他年幼時,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父親問他原因,他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後來,“孔融讓梨”成為團結友愛的典故。

程門立雪

北宋時,楊時、遊酢兩人壹起去向老師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休息,他們不忍打擾,於是靜靜等待老師醒來。不壹會兒,屋外下起大雪,天氣寒冷,等程頤壹覺醒來,積雪已經有壹尺深了。而“程門立雪”也成為尊敬師長的典範。

蘇武牧羊

西漢時期,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貴族想招降蘇武,多次威脅利誘,還將他流放至遙遠偏僻的北海牧羊。蘇武拄著代表漢朝的符節,壹刻不離身,歲月流逝,節竿上綴的三層牦牛尾都落盡了。雖然歷盡艱辛,他也始終不肯背叛自己的國家。

管鮑之交

春秋時,鮑叔牙是齊桓公的謀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經在齊桓公敵人的門下做事,失敗後被俘虜。齊桓公讓鮑叔牙做相國,他反倒大力推薦管仲。最終管仲做了相國,鮑叔牙則成為其手下,但兩人依然是好朋友。這段友誼在歷史上傳為美談。

壹諾千金

秦朝末年,楚地有壹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他都會設法辦到。所以楚國人中廣泛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的諺語。這也是“壹諾千金”成語的由來,形容人重然諾、守誠信。

趙柔賣犁

趙柔是北魏人,壹次他上街去賣犁,有個人要買趙柔的犁,趙柔要價二十匹絹。另壹人見他要價太低,於是要出三十匹絹來買。趙柔卻說,與人交易,壹言便定,豈可以有利可圖便動心呢?還是把犁賣給了原來的那個人。

緹縈救父

西漢時,官吏淳於意被判處肉刑,並被押送上京。他的小女兒淳於緹縈堅持壹路隨父親進京,為救父親向漢文帝上書,表示肉刑令刑犯不得改過自新,願意進宮為奴婢,以抵父親的罪名。漢文帝非常感動,廢除了肉刑,而“緹縈救父”也成為著名孝順的典故。

揚震拒金

菏澤有壹名大臣叫做楊震,為官清廉,常向朝廷舉薦人才。壹天晚上,受他舉薦為官的王密去拜會楊震,王密捧出金子要送給楊震,楊震拒絕了他。王密堅持道:“在夜裏,沒人會知道。”楊震卻說:“天知、地知,妳知、我知,怎麽能說沒人知道呢?

崔樞還珠

崔樞是唐代人,他趕考時曾和壹個商人住在壹起。後來商人得了重病去世,送給他壹顆價值萬貫的寶珠。崔樞埋葬了商人,卻沒有收下寶珠,而是將其壹同葬進墳墓。他的不貪錢財後來傳為美談。

荀巨伯舍身救友

荀巨伯是東漢桓帝時的賢士。壹次他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兵攻城。他不肯扔下朋友獨自逃跑,甘願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動,率軍撤回,全城都得救了。荀巨伯對友情的忠誠也流傳千古。

千裏送鵝毛

唐朝時,來自雲南某地的特使緬伯高奉命向唐太宗進獻天鵝。在路上,天鵝飛走了,只剩幾根鵝毛。緬伯高仍然千裏迢迢把禮物送到,並說:“禮輕情意重,千裏送鵝毛”。此後,“千裏送鵝毛”被用以比喻禮物單薄,情意卻異常濃厚

許衡不食梨

許衡是元代理學家。有壹次他在盛夏時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邊有壹棵梨樹,別人都爭著摘梨吃,唯有許衡獨自端坐。旁邊人勸他,這棵梨樹現在沒有主人,妳何必介意。他回道:“梨樹沒有主人,我的心卻有主人。拿別人丟失的東西,我不能接受。”

荀巨伯探友

晏子拒賞

秦秋時,齊國國相晏子上朝用著弊車駑馬,十分簡陋。齊景公多次派人送給他豪華大車,他都謝絕了,認為自己管理百官,應該從自己做起、勤儉節約,為百官和百姓做出表率。

囊螢映雪

晉代有兩個家境貧窮卻勤學上進的人。壹個叫李胤,在夏天以小口袋裝螢火蟲照明讀書,另壹個叫孫康,在冬天利用雪的反光讀書。於是,人們以囊螢映雪形容刻苦學習

張良拜師

張良在成為劉邦軍師以前,有壹天在橋上散步,碰到壹個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讓張良把鞋撿上來給他穿上。張良雖奇怪老人的舉動,但出於尊敬老人,還是照做了。老人高興地稱他孺子可教,並給他壹本書,正是軍事典籍《太公兵法》。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尊老敬老的典故。

李士謙樂善好施

北朝的李士謙家境富裕,有壹年他把幾千石糧食借給鄉親,但當年災荒,借糧的人無力償還,他便將借契全部燒掉。第二年莊稼豐收,借糧的人來還糧,他仍然堅決拒收。這也成為樂於助人的典範。

範仲淹心系天下

範仲淹是北宋愛國名臣。他聽說有的地方修蓋官第豪宅,砍毀珍貴林木,便極力諫言反對;知道江淮出現旱災蝗災,又勸皇帝開倉賑災。而他抒發抱負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在後世廣為流傳。

範式張劭交友,重誠信

東漢時,張劭和範式壹同住在太學裏讀書,是很好的朋友。學成離別時,兩人約定兩年後的中秋節在張劭家再見。兩年後中秋節,張劭殺雞備飯,家人都說,過了這麽久,朋友壹定不會來的。沒想到,到了這壹天,範式果然從千裏之外趕來。兩人守約重諾的典故也由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