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壹圓壹方打壹成語

壹圓壹方打壹成語

內圓外方

"方圓"之說源於我國古代的錢幣,壹枚銅錢,外圓內方,樸實無華,但古代先賢卻在這小小錢幣中悟出許多的道理。

《論語》"仁者可謂方也矣"。古代把"內外相應,言行相稱"的人稱做"方者";而"圓"則具有圓滑世故、言虛行偽的意思。

拼音 :wài fāng nèi yuán?

近義詞 :外方內圓

成語解釋 :謂外表正直,內心圓滑。

成語出處 :《後漢書·致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員(圓),朋黨奸,罔上害人。”

現實生活中,有在學校時成績壹流的,進入社會卻成了打工的;有在學校時成績二流的,進入社會卻當了老板的。為什麽呢?就是因為成績壹流的同學過分專心於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圓";而成績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學卻在與人交往中掌握了處世的原則。

正如卡耐基所說: "壹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專業技術,而85%卻要依靠人際關系、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

真正的"方圓"之人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鬥士的威力,有沈靜蘊慧的平和。

真正的"方圓"之人能對大喜悅與大悲哀泰然不驚。

真正的"方圓"之人,行動時幹練、迅速,不為感情所左右;退避時,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機會東山再起。

真正的"方圓"之人,沒有失敗,只有沈默,是面對挫折與逆境積蓄力量的沈默。 在強大的對手高壓下,在面臨危機的時候,采取藏巧於拙、裝糊塗,扮作"誠實"的樣子,往往可以避災逃禍,轉危為安。雖然面臨險境,或遇到突發事件而裝傻看呆。這比臨危不懼和視死如歸的壯烈要明智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以拙誠與對手周旋,確實不失為壹種高明之術。

我們經常在報紙上見到窮兇惡極的罪犯竄人老百姓的家裏,殺人越貨、綁架無辜或逼人做質的時候,被害人是怎樣委曲求全,先以圓滑誠懇的語言贏得罪犯的信任,而伺機在罪犯不在意或誤認為在他的挾迫下真的與其合作的時候,出其不意地逃脫報案或徑直擊敗罪犯。

這其實是外圓內方的最好案例。試想,假如面對兇狠的罪犯,暴跳如雷,罪犯不先砍掉妳的腦袋才怪呢。只有把"方"用"圓"先掩蓋起來、包藏起來,裝出很誠實的樣子,利用笨拙的誠實穩住對方,充分地運用對方的憐憫之心,使對方不加害自己,才會為以後施展擒拿罪犯的計謀贏得時間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