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中國古建築反映的文化,體現的思想,反映的觀念?(請幫忙,下周三就要考試了?

中國古建築反映的文化,體現的思想,反映的觀念?(請幫忙,下周三就要考試了?

中國古代建築的“天人合壹”建築觀

| [<<] [>>]

--------------------------------------------------------------------------------

雖然天人合壹”四字成語出現較晚,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壹”的思想卻由來已久。在影響建築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天人合壹的觀念是根本性的。天是壹個歷史範疇,起源於遠古人類對無法預測的蒼茫太空的敬畏同,夏商以後,“天”被認為是有意誌、有人格的最高主宰。對這種主宰的崇拜就構架起以天人關系為基礎的宇宙觀。“天人合壹”就是西周以後,人們強調天與人的關系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的壹種觀點。

中國古代的先哲以樸素的系統觀念觀察整個宇宙, 《莊子?齊物論》雲:“天地與我並存,萬物與我為壹”,是莊子“天人合壹”的基本思想。《樂記》提出“樂者天地之和,禮者天地之序。”即認為整個宇宙天地處於“流而不息,含同而化”的狀態之中。意思是宇宙之氣永遠處於整齊、和諧、有序的運化之中,這與莊子所謂“通天下之氣”是壹個意思。《周易大傳?文言傳》有雲“夫天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為,後天而而奉天時。”這種承天命、順天意的心理更是被統治者利用,他們將作為統治人民的合法基礎。《周易》又有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的原則。這些思想壹直影響著中國建築的發展。

《老子章句》曰:“天道與人道間,天人相通,精氣相貫”。老子《道德經》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明了人與自然的***同根源。古代中國人講究“天人合壹”,就是說自然環境和人居環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諧***生。這也反映在古代的建築中。比如北京城的建設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來建造的,紫禁城正對這紫薇星,建築與環境得到融合和滲透。中國古建築的點也是體現在它的“天人合壹”建築觀上,它所展現的是“自然與精神的統壹”,本文所探討的“天人合壹”建築觀,也正是基於這壹基本涵義作為出發點。

“幹闌文化”是古代中國南方建築文化的主體,是南方幹闌式建築與源於北方穴居的高臺式建築融合時期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代表。它是以木結構為主的建築體系,向來註重與自然的高度協同,尊重自然,體現“天人合壹”的境界。在藝術性格上特別重視對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沈的美的追求。在選材上,木材給人以含蓄、深沈的天然之美,它集輕巧、堅韌、易於加工為壹身,恰恰與古代中國人相切合,因此成為中國古建築的首選材料。加之,建築始終是為人服務的,古代中國地在物博資源豐富,因此,選擇木材也有其必然性。

中國古建築在建築類型上豐富多彩,主要包括:宮殿、宗廟、公府、館榭、地下宮室、離宮、壇、祠、警鼓臺、舞臺、觀景樓閣等。它們的種類和使用功能雖不相同,但始終流露著“天人合壹”的思想。這基於與自然高度協同的文化精神——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建築鑲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的壹個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古建築註重與自然高度協同的觀念,表現在城市、村鎮、宮殿、陵墓的選址和布局命名上,都力圖體現天人合壹的追求。

城市的建設:

伍子胥設計建造吳都闔閭城,在《吳越春秋》中記載:“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周回四十七裏。陸八門,以象天八門;水八門,以法地八聰。築小城,周十裏。陵門三。不開東面者,欲以絕越明也。立閶門者,以象天門通閶闔風也。立蛇門者,以象地戶也。”隋大興城建造時,宇文愷不僅有斟酌地勢,將太極宮置於乾位,且又以承天、朱雀等命名。漢之長安城,“---------城南為南鬥形,北為北鬥形,至今人呼漢京城為鬥城,是也”;

明清北京城的建設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來建造的,紫禁城正對這紫薇星,建築與環境得到融合和滲透。

村落的建設:

村是聚落的壹種形態,古人註重追求人和自然關系的和諧。安徽歙縣棠樾村為壹個典型的例子。棠樾選址,符合風水所謂“枕山、環水、面屏”的原則。它以富亭山為屏,面臨沃野,源自黃山的豐樂河由西而東穿流而過,周圍樹木茂盛。棠樾族譜有詩雲:“遙想棠陰清晝永“(《玉篇》“楚謂兩樹交陰之下曰樾”這正是這個村落名字的由來,又“此處山川之勝,原田之寬,足以立子孫百世之業”。這正是陶淵明所描寫的世外桃源。棠樾人把自己置身於大自然當中,仿佛自己就是當中的壹分子。這種利用自然,尊重自然註重風水的做法,正是古人天人合壹建築觀的體現。

宮殿的建設:

在宮殿的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故宮,故宮又稱為紫禁城,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稱紫微宮、紫宮。它在北鬥星的東北方。“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古人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便有紫禁城的“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太微垣南有三顆星被人視為三座門,即端門、左掖門、右掖門;與此相應,紫禁城前面設立端門、午門,東西兩側設立左、右掖門。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金水河蜿蜒穿過,象征著天宮中的銀河。皇帝及皇後居住的乾清宮與坤寧宮,“乾”、“坤”二字就意味著天地的意思。其東西兩側的日精門與月華門,則象征著日月爭輝。東西六宮及其他諸宮殿也都分別象征著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個星座。

紫禁城的建設,把古代建築 天人合壹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陵墓的建設:

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宮、天象、星宿圖的情況,意在“天人合壹”、“魂歸北鬥”的效果。已發掘的河南洛陽與南陽的漢墓中都畫有天象圖,它們都顯示著窺天通天、與天同構的目標。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後馬氏的合葬陵墓。1999年3月,考古人員發布壹個驚世的發現:明孝陵布局呈“北鬥星”圖。“勺頭”為繞梅花山而環行的導引神道部分,“勺柄”為正北方向直線排列的陵寢建築部分,“勺頭”、“勺柄”上的“七星”依次為四方城、神道望柱、欞星門、金水橋、文武坊門、享殿、寶城。

中國古建築始終是“天人合壹”與“禮法、宗法制度”的聯合體現。“天人合壹”追求自然,“禮法、宗法制度”註重等級制和規矩,看似矛盾,但反映在建築上,兩者並沒有截然分開。如“宮殿”、“陵墓”等建築形制是禮制建築,但它們在布局上追求的還是“天人合壹”的理念,二者並不矛盾。

總的說來,“天人合壹”建築觀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中心思想,是古人的倫理觀、審美觀、價值觀和自然觀的深刻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