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秀秀煙是篝火,但段的觀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只要有風,包括狼糞,沒有燃料煙可以直;另壹方面,如果沒有風,各種普通燃料煙應該是直的,包括狼糞煙。我咨詢過動物公園的人,他們認為狼糞和狗糞相比沒什麽特別的。
主要問題是不可能收集到這麽多狼糞。筆者在烽火臺遍布的河西走廊生活多年。烏鞘嶺以西,壹直到羅布泊,地面壹千多公裏,不時能看到烽火臺,有明朝的,有漢朝的,有北魏的。生產建設兵團農墾時期,連隊駐地附近有好幾個。這些烽火臺很多都在茫茫大漠和戈壁灘上。狼偶爾路過大概是真的,不可能發現很多狼。怎麽可能每個烽火臺都點燃足夠的狼糞來傳遞警告?先秦時期在內地人口密集的農業區修建了壹些烽火臺,在“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時代就是如此。在這樣的養殖區,更不可能收集到足夠的狼糞。
篝火用什麽燃料?用柴火。胡楊、紅柳、羅布麻、芨芨草、貝茨、駱駝草、甘草、蘆葦、梭梭等生長在沙漠中,可用作燃料。河西周邊文博部門從烽火臺上收繳的烽火臺薪有不少,有的還留有明顯的燒痕。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就有這樣的展品。如今考古學家已經認定,篝火是由烽火薪點燃的。用幹柴生火,繼續用濕柴,煙就會卷起來。
敦煌學者李正雨先生在《羊城晚報》上這樣認為。那麽,為什麽會有“露煙”這種事呢?李正雨先生說,狼是古代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數民族的圖騰,其部隊被中原人民稱為“狼兵”,所以驚動中原的篝火被稱為“狼煙”。李正雨先生的觀點很有見地,但“狼兵”理論的基礎不是很充實。筆者認為,“狼兵”理論應該與以下兩點有關。第壹,古代遊牧民族有吃生肉的習慣,甚至今天壹些偏遠地方的牧民還在吃生肉(我親眼目睹);他們通常穿著動物的皮,動物的尾巴上戴著皮帽。第二,他們在入侵後焚燒和強奸。這樣,其軍隊被稱為“狼兵”也就順理成章了。它的兵是“狼兵”,它的統治者叫“狼主”。《現代漢語詞典》對“狼主”壹詞有解釋。
老小說、老戲曲,常被稱為“狼主”。例如,嶽飛與之戰鬥的金兵的最高首領在《仲晶越傳》中被稱為“狼主”。老小說老戲文還宣稱入侵的北方國軍有“狼子野心”。所以,筆者認為《狼子野心》、《狼兵》、《狼主》、《狼煙》中的“狼”字是壹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