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說,看看出土的殷商時期的烹飪器具:鼎,那麽大壹個物件,總不能只用來煮湯吧,就不能放點油,炒炒菜?要我說,持有這種想法的朋友,怕是犯了主觀臆斷的毛病,鼎身整體那麽笨重,確實不適合炒菜,況且中國人在用鼎做飯的時候,腦子裏還真沒有?炒?這個概念,實際上,?炒?在中國烹飪史上屬於後起之秀。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壹下中國古老的烹飪方法。
壹、膾炙人口有來頭
在遠古時代,人們還沒有發現?火?的用途,所以那時候獲得的肉類,基本上是生食。雖說後來?火?被廣泛應用,人類的食物也以熟食為主了,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看到遠古時代的影子。比如說漢字?膾?的意思,指的就是切得很細的肉絲或魚絲,唐朝時,?膾?通常指的就是生切的魚片或魚絲,估計現在熱愛吃生魚片的日本人,就是受了唐朝?膾?的影響。應該說,人類最早的烹飪技法應該就是生切,而?膾?就是由這種技法發展演變而來的。
有了?火?,人們就開始吃烤熟的食物了。可以說,?烤?的歷史也是可以上溯到遠古時代的。而且這種形式到現在也深受人們的喜愛,否則今天大街上那些賣燒烤和擼串的店鋪,就不會那麽生意火爆了。
據說論烤制食物,現今外國人的方法比中國人粗獷得多。中東地區流傳著壹道名為烤駱駝的大菜,就是在壹整只駱駝裏塞壹只羊,在羊的肚子裏塞壹只雞,然後整體來烤制。其實,這種做法在中國唐代就風靡過,那時的人們會把壹只肚子裏塞滿糯米和調料的鵝,放到壹只整羊腹中,再把羊腹縫合,然後整體進行烤制,烤熟後,把鵝從羊腹中取出,壹起享用。據說這道菜的名字叫:?渾羊段忽?。唐代不虧是壹個個性開放、民族融合的時代,就連菜名都起得很西域。
古代時,人們把燒烤稱為:?炙?,?膾?和?炙?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烹飪美食的方法,如果能夠壹次性大快朵頤生魚片配烤肉,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人生樂事,這應當就是成語?膾炙人口?的由來。
二、蒸煮之味淋漓盡致
在時間上能與燒烤並駕齊驅的烹飪方式應該是?煮?。中國人很早就開始用煮來烹飪食材了,前文中我們提到的?鼎?就是專門用來燉煮食物的,其中由?煮?衍生出很多更具風味的烹調方式。
比如說?燉?,最典型的應該是東北的亂燉和北方地區流行的熬菜。壹家人吃團圓飯的時候,上壹大鍋燉菜,吃起來又熱鬧又過癮,實在是人生難得的幸福時刻。
比如說?煲?,煲湯應該是閩粵地區的人們最喜愛的烹飪方式。壹大碗熱氣騰騰的靚湯,不僅可以強身健體、祛濕益氣,更是煲入了濃濃的鄉情與親情。
比如說?火鍋?,其實先秦時期,中國人就已經有類似火鍋的飲食模式了,只不過那時候不叫火鍋,而叫做?火鼎?。到了漢代,還出現了類似今天?九宮格?的分格子的?火鼎?。今天的火鍋樣式應當起源於能征善戰的蒙古大軍,在草原上安營紮寨的時候,簡單架上壹口鍋,把水燒開,直接把切好的羊肉片丟進去煮熟,簡單又便捷。只是沒想到這種軍旅便餐,日後竟然會發展成為蜚聲中外的?涮羊肉?。
古人可能覺得只是煮菜有點乏味,於是又發明了另壹種烹飪方式:?蒸?。據說?蒸?在4600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經有了,這還真的是有考古發現做依據的,考古學家在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中,就發現了最早的蒸器:?甑?,距今大約4600年,與黃帝生活的時代吻合。難怪湖北的蒸菜會名滿天下,葷素主食無所不容,原來是有著這麽漫長的歷史淵源,有著這麽深厚的文化積澱。
三、煎炸也會不甘寂寞
中國人吃炸食,要比蒸煮烤晚壹些,畢竟油脂的取得在古代不是太容易,耗費大量的油脂去煎炸食物,是比較奢侈的事情。但即便如此,也依然無法阻擋國人們那壹顆熱愛美食的心,大約在三國時期,煎炸食物開始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
到南北朝時期,煎炸技藝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了,油不超過食物,並需要翻面烹制的為煎。把食物浸泡於油中,並高溫加熱至熟透的為炸。那時人們主要使用三種植物油:芝麻油、荏子(白蘇)油。
《齊民要術》中記載:?荏油色綠可愛,其氣香美,煮餅亞胡麻油,而勝麻子脂膏,麻子脂膏,並有腥氣。?這裏很明確地指出,煎炸食物胡麻油優於荏子油。
四、姍姍來遲的炒菜
時至南北朝,中華文明已經發展幾千年後,?炒?這個日後中國烹飪界的實力擔當,終於要粉墨登場了。雖然那個時期炒菜並不流行,但《齊民要術》中依然記載了壹道現在家喻戶曉的經典美食:炒雞蛋。
不過炒菜開始大規模流行,卻是宋代的事情。那時候的冶鐵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鐵鍋的制作工藝也日趨完善。受熱均勻,傳導快,易於廚師操作的炒菜鐵鍋的普及,為炒菜的風靡奠定了基礎。
另外據說唐代以前,由於人口數量不大,人們皆以肉食為美,吃素相對較少。而中國自宋朝開始,人口開始激增,肉類來源漸漸匱乏,為了解決老百姓吃菜的問題,蔬菜開始普及。而肉與菜最美味的結合方式,便是?炒?。
到了明清時期,原產於北美的花生油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並迅速普及。這種油脂的香氣,用於炒菜簡直是壹種天衣無縫的組合。況且相對於蒸煮和燒烤來說,炒菜更加省時省力,節約燃料,於是炒菜迅速崛起,很快就發展出大批成熟的菜品,受到廣大民眾的強烈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