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席之地、壹敗塗地、壹隅之地、壹箭之地、壹射之地、壹牛鳴地、壹天壹地、壹牛吼地、壹亂塗地
成語解釋:
壹席之地[yī xí zhī dì] 意思是放壹個席位的地方,比喻應有的壹個位置。出處:《舊唐書·後妃傳上》:“婦人智識不遠,有忤盛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壹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於外哉!”
壹敗塗地[yī bài tú dì] 徹底失敗,無法收拾局面。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
壹隅之地 [yī yú zhī dì] 隅:角落。形容地域狹小。出處:《南史·王弘傳論》:“晉自中原沸騰,介居江左,以壹隅之地,抗衡上國。”
壹箭之地[yī jiàn zhī dì] 意思是相當於壹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壹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壹射之地[yī shè zhī dì] 壹箭所能達到的距離,約當壹百二十至壹百五十步。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將軍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壹射之地。”
壹牛鳴地 [yī niú míng dì] 意思是指牛鳴聲可及之地,比喻距離較近,同“壹牛吼地”。出處:清·錢謙益《山莊八景詩·錦峰晴曉》序:“其旁有錦峰書院,去山莊壹牛鳴地。”
壹天壹地[yī tiān yī dì] 意思是滿天滿地,形容到處都是。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覓漢夥伴不曾分得銀錢的,心裏氣他不過,到處去彰揚,不止他本村揚說的壹天壹地,就是鄰莊外縣,都當了壹件異事傳說。”
壹牛吼地[yī niú hǒu dì] 意思是指牛鳴聲可及之地,比喻距離較近。出處:《翻譯名義集·數量》:“拘盧舍,此雲五百弓,亦雲壹牛吼地,謂大牛鳴聲所極聞。或雲壹鼓聲。《俱舍》雲二裏,《雜寶藏》雲五裏。”
壹亂塗地 [yī luàn tú dì] 形容亂到不可收拾。出處:宋·蘇洵《管仲論》:“桓公之薨也,壹亂塗地,無惑也。彼獨恃壹管仲,而仲則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