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之計,漢語成語,拼音是wàn quán zhī jì,意思是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同“萬全之策”。出自《三國誌·蜀誌·龐統傳》。
1、成語用法:
作主語、賓語;指最好的解決辦法。
2、示例:
凡此者,皆因弱成強而萬全之計也。——宋·陳亮《酌古論·封常青》
《舊唐書·李靖傳》:靖曰:“公祏精銳,雖在水陸二軍,然其自統之兵,亦皆勁勇。惠亮等城柵尚不可攻,公祏既保石頭,豈應易拔?若我師至丹陽,留停旬月,進則公祏未平,退則惠亮為患,此便腹背受敵,恐非萬全之計。
惠亮、正通皆是百戰余賊,必不憚於野戰,止為公祏立計,令其持重,但欲不戰,以老我師。今欲攻其城柵,乃是出其不意,滅賊之機,唯在此舉。”孝恭然之。
近義詞解析
1、萬眾壹心?[ wàn zhòng yī xīn ]:
千萬人壹條心。形容團結壹致。
2、錦囊妙計?[ jǐn náng miào jì ]:
舊小說裏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裏,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