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後,劉邦建立了漢朝。韓繼承了秦制,貨幣制度和以前壹樣陳舊。不同的是,漢代前半部分的實際重量開始變輕。比如漢文帝的時候,錢的前半部分只有四銖重(二十四銖合壹)而且錢幣的名稱和重量都不壹樣。這是世界各國貨幣史上的* * *現象。壹方面是統治階級存錢,另壹方面也標誌著貨幣地位的進壹步確立。
西漢初年允許私鑄,導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因此,私人鑄造是嚴格禁止的,違者處以死刑。然而,非法鑄造的事件仍然層出不窮。公元前175年,漢文帝允許私鑄錢幣,但規定不得摻雜鉛、鐵以降低錢幣質量,違者處以“鐐銬”(臉上紋身)。這樣,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實力的富商大家,就獲得了公開投錢發財的機會。醫生鄧通通過鑄造硬幣在財富上超過了王子。吳國張羽縣(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的江西省)有壹座銅礦山。【吳王李傕,廣招天下亡命之徒,大量用銅鑄錢,成就了“富貴天子”。公元前154年(漢景帝第三年),劉弼發動了吳楚七國之亂,曾狂妄地宣稱:“我的錢在全國到處都是,君王可以日夜使用。如果有什麽應該獎勵的,就告訴我,我會給的。”
經濟上,由於私人鑄造的錢幣越來越多,市場上各種錢幣良莠不齊,非常不協調。老百姓用的錢各縣不壹樣。有的人用的是光錢,壹百塊錢就補了。私人鑄造的硬幣偷工減料不足為奇。有壹種錢,輕如榆莢[jiá cheek],中間的方孔特別大,壹不小心斷成了四個[pán盤];它的重量只有兩銖多,上面甚至鑄有“半兩”。
韓晶鎮壓了吳楚的叛亂後,他禁止私人鑄造錢幣。但是,民間的錢並沒有減少,而是從民間轉移到了地下。漢武帝時期,為了遏制私鑄,頻繁下令重鑄錢幣。後來嚴格執行桑弘羊提出的經濟政策,冶鐵、煮鹽、鑄錢等權力全部歸官營,打擊了富商大家和地方權貴的割據勢力,開辟了更廣泛的收入來源。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9年(漢武帝開國大典第四年),漢武帝進行貨幣制度改革,采用新的“白金”和“皮幣”。鉑金幣分三類:壹條圓龍三千元,壹匹方馬五百元,壹只橢圓龜三百元。所謂的鉑,其實就是銀和錫的合金。銀少錫多,價格那麽高,自然會貶值。再加上銀價高錫價低,幾千人私鑄。結果白金只用了壹兩年就廢了。鉑金是中國最早的銀幣,也是第壹次在錢幣表面出現圖案。在此之前,硬幣只鑄有文字,沒有圖畫,這與希臘體系中的硬幣不同。到漢武帝時,中國已經和古羅馬、印度等國有了貿易往來,鉑金鑄造的格局大概也是受了外幣制度的影響。
皮幣的原料是皇家上林苑飼養的白鹿皮,長壹尺,寬壹尺,上面繪有彩色圖畫。壹小塊彩繪鹿皮居然要40萬,這在當時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行的。但由於其材質價值與票面價值的巨大差異,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紙幣嘗試。
白金和皮幣的弊端很快被漢武帝發現。於是在白金和皮幣發行幾個月後,他們開始鑄造“五銖錢”。
五銖硬幣相當精美,銅色豐富對稱,人物端莊俊朗。此外,還采用了戰國時期興起的刀幣和環幣的輪廓,以保護幣上的文字不被磨損,增加牢度。這種邊緣凸出輪廓的鑄造方法從此固定下來。
五銖大小合適,分量適中。在此之前,大的如壹些刀幣,長19厘米,重50多克;小到壹個錢莢,直徑不到壹厘米,像個豌豆,攜帶和清點都很不方便。五銖的標準是人民群眾通過長期實踐得到的,所以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3年(漢武帝丁原四年),漢武帝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在上林園設立機構,稱為“上林三館”。如果有專門的機構負責鑄幣,硬幣的質量是可以保證的。這時已經采用了銅母模的方法來鑄錢,即先用土做壹個非常漂亮的母模,再鑄壹個公模銅母模,用它可以做出無數個母模泥模,所以鑄出來的銅錢大小和樣式都是壹模壹樣的。至於錢的邊緣,原來是手工銼的,但這時已經改成疊在壹起,用車刀刨平,技術上有進步。
據史料記載,漢代發行五銖後,硬幣的使用更加廣泛,流通渠道也更多了。金錢可以買到官位,也可以贖罪。漢代以前,官吏的俸祿作為政府的壹項主要支出,是以糧食、小米等實物支付的。西漢時,雖然名義上叫若幹石,但實際交錢時,有的人出半糧半銅錢,有的人則完全給錢。東漢時,官俸名義上改為半錢半粟。金錢的用處如此之大,以至於人們對它的追求更加強烈。漢代經常出現“壹日壹千”、“壹日千萬”、“壹年千萬”等詞語。“金錢萬能”似乎已經成為普通人的座右銘。
自公元前116年(漢武帝丁原元年)開始,五銖錢就是唯壹的硬幣,這在漢帝國版圖上是絕無僅有的。直到120多年後,王莽自稱“假皇帝”,代行皇帝職權,才造出了大全、奇奇道、金錯刀三種新錢。
王莽鑄新錢的主要目的是用來買黃金。西漢時期,黃金作為國際貨幣用於對外貿易,有壹定的流出量,再加上其他原因,使得黃金特別稀少。王莽禁止列侯攜帶黃金,百姓手中的黃金要全部賣給官府,壹部分要全部沒收。他發行的方孔圓錢簧,每個值五銖五十元;小泉每個值五銖;鑰匙形刀每把價值500;金錯刀在劇本的上半部分用了壹點點黃金來嵌入“壹刀”二字,不過是五千塊五銖。公元8年,王莽取代劉稱帝,於是把刀錢和五銖壹起廢了,獻給大小泉。春在周代已作為“錢”的別稱,有泉水般不斷循環的意思。然而,人民對王莽的貨幣政策早有怨言。他們拒絕用小泉,堅持用五銖交易。在當時無法維持穩定的貨幣體系的時候,很多人從事私人鑄造。於是王莽將使用五銖的人發配邊疆,導致農民和商人相繼破產,無數王公大臣甚至普通百姓被判私鑄罪。在中國歷史上,很少在貨幣制度上展開如此激烈的鬥爭。
王莽極其迷信所謂的“體制改革”,以為制定了新的體制,天下自然太平。他以國名為“新”,把所有地方的地名改得面目全非;貨幣體系也在不斷變化。小泉獻身日本才壹年,所謂的“寶藏體系”就建立起來了。金、銀、銅、龜、貝五種材料作為貨幣材料,設置了二十八等六種不同的貨幣。貴重物品的制度就像壹個大雜燴,連王莽本人也未必清楚。可想而知龜甲和龜殼交易時測量的麻煩。布幣分為十個等級,從小布到大布,每個等級的實際重量只有壹銖。畢竟大部分不識字的人根本分不清。
王莽強行下令,沒有布幣的人不得通過,官員和官吏必須身上有布幣才能入宮。他甚至用了殘酷的刑罰,壹個鑄私錢,五個坐在壹起,但在實踐中還是不管用。強行通過的布幣越來越不值錢,價格越來越高,米賣到壹石壹萬。公元14年(王莽天豐元年),為了挽回民心,王莽第四次改革貨幣,鑄造許可的彈簧和布匹,有點接近五銖的貨幣制度。但此時他的政權在綠林和奇美農民大起義的沖擊下搖搖欲墜,幣制改革也無濟於事。新王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就滅亡了。
在中國貨幣史上,王莽的貨幣制度是最多樣、最離奇的,但也大大提高了鑄幣技術水平。金錯刀的錯金手法堪稱完美,“壹刀”二字散發出水銀的光彩,被後人作為珍貴的工藝品收藏。東漢張衡在《四愁詩》中寫道:“美人給了我金錯刀,我該如何報答瓊瑤?”好像美女給的不會是真刀;成語“大錯特錯”也指拿刀不當,借為誤打誤撞。布長二寸半,寬壹寸,四塊連在壹起,正好等於漢代做的壹尺。布料的制造規格非常嚴格,即使檢驗幾千件,大小也相差不大,以至於漢代的度量衡制度都可以用錢幣來確定。有人稱王莽為造幣專家,這是不恰當的。真正的造幣專家是沒有留下姓名、默默無聞的普通工匠。
公元25年,通過綠林和赤眉起義發了財的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他用的是王莽的貨簧,也是新鑄的。直到他在位的第十六年,他才重新鑄造了五銖。
三國時期的貨幣中,有壹種叫“太平百錢”。黃巾起義領袖張角曾呼籲“太平天國之路”。由此看來,太平白前可能是由起義軍鑄造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就是農民起義軍鑄造的最早的貨幣。
除了那些曇花壹現的貨幣,更多的是壹直在使用的銅幣。況且妳在漢末出門的時候帶了幾十萬銅錢。。。我以為是麻煩。。不管是不是官匪,估計都得我來照顧妳了。。古人出門壹般會帶個錢包或者在包裏放些銅錢,但壹般不允許越界跑,所以不會走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