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百蟲之屍,死而不僵”的下壹句是什麽?

“百蟲之屍,死而不僵”的下壹句是什麽?

1.下壹句應該是:以扶之者眾也。

2.典故: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魏國有壹個賢士名叫曹冏。在魏國初建之時,急需穩定大局,鞏固統治權,這是眼下急需要辦的壹件緊要之事。為此,曹冏便上疏魏王曹操,說:“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扶之者眾也。”他的意思是說,有句老話說,有壹種有壹百只腳的蟲子,它死了以後在較長的時間內仍不會僵硬。這是由於支撐著它的渠道很多啊。曹冏引用這句古語的目的,是勸告曹操要大力重用親信,扶植自己的勢力,招攬人才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後來人們便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引申為成語,用來比喻被打倒或鎮壓的反動或敵對勢力,余孽尚存,如不徹底肅清,還會興風作浪。很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出處: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

釋義: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後仍能蠕動。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