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先秦時期就有了“李周天官傅山”,其中“珍”作為動詞,意為烹飪,“八寶”代表了八種古代烹飪方法,分別是春棗、木春、豚肉罐頭、澆寶、染色、水煮、肝脂。
明代陶寫《輟耕錄》:“所謂八寶,指八寶,即蹄、蹄、野駝蹄、鹿唇、駝乳糜、烤天鵝、紫玉漿、黑玉漿。”所以龍肝、鳳髓、豹胎、鯉魚尾、烤貓頭鷹、猩紅唇、熊掌、酥脆酪乳蟬為八寶。張對的藏書和唾液也有記載。
清代記載的八寶也有分類,有參翅八寶、山八寶、水八寶。“參翅八寶”主要以海鮮為主,是指人參(海參)、翅(魚翅)、骨(魚骨,又稱魚酥)、肚(魚肚)、巢(燕窩)、掌(熊掌)、腱(鹿筋)、蛙(蛤包子);“山八寶”:熊掌、鹿茸、犀牛(或象鼻)、駝峰、靈貓、豹胎、獅乳、猴腦。
;“水八寶”:魚翅、鮑魚、魚唇、海參、裙邊(龜殼外柔軟圍裙狀的肉)、扇貝、魚酥、田雞。清代滿漢宴席單上標註的“四大八珍”是山珍八寶:駝峰、熊掌、猴腦、猩紅唇、象鼻、豹胎、犀牛尾、鹿筋;海中八寶:燕窩、魚翅、川烏、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娃娃魚);鳥類八寶:紅巖、龍飛(壹種叫榛雞的鳥,產於東北山林)、鵪鶉、天鵝、鷓鴣、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鳩、紅頭鷹;草八珍:猴頭菇(木耳)、銀耳、竹蓀、猴頭菇、燕窩木耳、羊肚菌、花菇、黃花菜、雲香馨(香菇中的壹種)。據華南老先生說,“八種海鮮”“八寶獸”。八種海鮮:魚翅、海參、魚肚、貽貝(貽貝肉幹)、扇貝(扇貝肉幹)、魚唇、鮑魚、魷魚;動物八寶:熊掌、象鼻、駝峰、猩紅唇、鹿尾、猴腦、豹胎、燕窩。
後來到了民國時期,八寶又分為上、中、下三寶。八大珍饌分別是:貉子唇、燕窩、駝峰、熊掌、鹿筋、猴頭菇、豹胎、蟾蜍;八寶:魚翅、靈貓、川烏、牛肚、龜裙、魚唇、鰣魚、鮑魚;下八珍:川筍、銀耳、香菇、猴頭菇、扇貝、魚骨、魚腸、烏魚蛋。但是八寶的榜單因為地域不同,物品不同而有所不同。
現代八寶。以前的八珍現在很多都是保護動物,國家明令禁止捕殺食用,比如熊、猴子、大象、鹿、猩猩、豹子、犀牛、天鵝、貓頭鷹、野駱駝、海豹、大鯢等等。現在這些動物自然不能列入八寶。但是今天的八寶應該是什麽呢?筆者認為,應該只在國家允許食用的動植物範圍內確定,從“稀、少、貴、美”的角度選擇。八寶應該包括哪些原料,還有待大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