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紙貴,中國古代成語,原指西晉都城洛陽的紙。因為大家都搶著抄左思的作品,供不應求,貨又短又貴。後來的隱喻作品被世人重視,流行壹時,流傳甚廣。出自《晉書·左思傳》:“故奢家爭寫,洛陽貴為紙。”
成語:洛陽紙貴
來源:《金文書·元左思傳》:“故名門望族爭寫,洛陽為貴也。”
解讀:隱喻作品價值連城,廣為流傳。洛陽紙貴,中國古代成語,原意指洛陽紙。曾經,供不應求,但商品稀缺,價格昂貴。後來隱喻作品被世人重視,流行壹時,廣為流傳。這種表達經常被使用。
用法:形容詞,常用作稱贊語。
近義:舉世公認,他人稱贊,眾目睽睽。[2]
反義:敬而遠之,扔掉舊衣服,沒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