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斯諾登習語

斯諾登習語

1969年,中國國力略遜於美蘇。毛主席對周總理說:“美蘇總是壹家獨大,我們不能兩邊都打。”

周總理點頭稱是。

接著,毛主席下令:68歲的陳毅、許,70歲的聶,72歲的葉劍英。他們立即進入角色,夜以繼日地研究和討論:國際形勢和戰略問題,特別是中國對美蘇的戰略定位。

經過六次會議和19小時的討論,形成了《對戰爭形勢的初步估計》的書面意見,並提交給毛澤東和中共中央。

這份材料最後的結論是,妳可以有策略地打美國牌。

毛主席布置這個特殊任務,是因為1960以後,中蘇關系破裂,蘇軍在中蘇邊境不斷制造摩擦,挑釁。同時,美軍入侵越南時,經常打擦邊球,侵犯中國領海和領空。

腹背受敵,國家安全形勢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峻的地步。

特別是1967至1至1969期間,中蘇邊境形勢每況愈下,蘇軍入侵珍寶島16次。

毛主席聞訊,怒道:“壹小撮戰爭狂人膽敢進攻中國的戰略基地,那就是戰爭,那就是侵略,中國人民必將奮起反擊,必將用革命戰爭摧毀侵略戰爭!”

1969年3月,中蘇兩軍在珍寶島交戰,中國軍隊擊毀17輛入侵的蘇軍坦克和裝甲車,蘇軍陣亡58人,蘇軍受傷94人。

勃列日涅夫怒不可遏。在中蘇邊境,陳冰有54個師,1140000人,20萬駐軍在蒙古國。他還裝備了50多架遠程轟炸機和400架能夠裝載氫彈的中型轟炸機。

蘇聯已經準備好並渴望嘗試。

1969年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會見基辛格,通知他蘇聯元帥格雷奇科要對中國實施“外科核打擊”,壹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

美國總統尼克松認為,壹個強大的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不能讓蘇聯的陰謀得逞,於是決定向中國公開蘇聯的這壹信息。

但中美30年交惡,積怨很深。由於中美沒有外交關系,尼克松擔心直接把這個信息提交給中國,中國可能不相信。

美國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讓美國壹家名不見經傳的報紙《華盛頓星報》泄露這壹信息,揭露蘇聯的“外科核打擊”計劃,重點打擊長春、鞍山、酒泉、西昌等中國重要地方。

信息的發布在世界上引起軒然大波,紛紛指責蘇聯有如此惡劣的計劃。

勃列日涅夫憤怒地咒罵:美國人不守信用!美國人背叛了我們!

面對蘇方的威脅,毛主席提出了“挖深洞,積糧”的全國戰備運動。

同時,毛主席還提出了壹個著名的戰略方針:蘇聯敢對中國使用核武器,中國的軍隊就沖進蘇聯,中國就移民蘇聯,在蘇聯打遊擊戰,在蘇聯安家落戶。

毛主席也解釋過:中國的生存環境被破壞了,生活不能繼續下去了。蘇聯地廣人稀,資源豐富,中國人民有必要搬家。

勃列日涅夫嚇得不敢動彈。

毛主席發出“備戰”號召後,正好是國慶節前。周總理報告說:“葉劍英、陳毅、許、聶擔心蘇軍在國慶節進攻。今年會舉行國慶集會嗎?”

毛主席開懷大笑:“為什麽不做呢?妳要是怕別人,我倒想睜大眼睛看看原子彈有多大威力?”

首相仍然感到不安和猶豫。

毛主席建議:“如果實在不行,我們也放兩顆原子彈嚇唬他們,讓他們緊張兩天。等他們明白了,我們的節日就結束了。”

於是,1969年9月28日和29日,中國兩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爆炸。

蘇聯的監測衛星收到信號猜測中國核試驗,這是戰前的壹種試驗手段。

毛主席的決定嚇壞了勃列日涅夫,他開始制止對中國的核攻擊。

壹向洞察全球局勢的毛主席敏銳地捕捉到了美國人正在通過這壹事件積極向中國示好。

雖然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壹直是中國最大的敵人,甚至可以說是死敵。但是,國家不同於個人,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既然美國表現出善意,毛主席想:可以探索中美聯合對抗蘇聯的可能性。

毛主席直接點名陳毅、許、聶、葉劍英四位教練,專門研究中國對蘇美的戰略定位。

四位教練不負眾望,很快得出結論:中國可以戰略性地打美國牌。

葉劍英還用壹個歷史故事做了壹個生動的比喻:中美蘇相當於魏蜀吳三國,中國應該學習諸葛亮“東聯孫吳,北拒曹魏”的戰略方針,聯合美國對抗蘇聯。

1970年8月,中國共產黨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諾訪華。毛主席認為這是報答尼克松盛情的好機會,於是邀請斯諾在國慶節登上天安門城門,兩人並肩檢閱國慶閱兵。

中國國慶節邀請美國人站在天安門城門上,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斯諾問道:“中國* *從不在公開場合做任何沒有目的的事情。為什麽?”

毛主席說:“我先放個試驗氣球,摸摸美國的感覺神經。”

周總理只為毛主席、斯諾夫婦和翻譯精心安排了照片,其他人則進行了技術處理。

這張照片刊登在《人民日報》的頭版。顯然,這是中國向美國傳遞的壹個含蓄而深刻的信息。

令人驚訝的是,這張重要的照片卻被基辛格忽略了,他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毛主席和周總理高估了我們敏銳觀察事物的能力,他們傳遞的信息是如此迂回,我們這些粗心的西方人根本沒有理解其中的真正含義。”

1971三月,又壹個機會來了。31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中國和中國沒有建交。出於安全考慮,日本乒乓球隊代表團不準備參賽。

周總理認為有必要出席,並向毛主席請示。毛主席作出指示:“我們的隊伍要去,死了就算死了,也不能怕苦怕死。”

中國代表團“友誼第壹,比賽第二”的態度給其他國家的運動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與中國運動員交流技巧。

有壹天,美國運動員格倫·考恩(glenn cowan)錯過了公交車,上了壹位來自中國的運動員的車。來自中國的運動員莊則棟與他熱情交談,合影留念,並互贈禮物。

科恩說,如果中國代表團邀請他,他將訪問中國。

莊則棟答應向上級請示。

毛主席決定正式向美國乒乓球代表團發出邀請。

1971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來北京進行為期壹周的訪問交流。

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受到了中國的高規格接待,世界各大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

尼克松這次收到了毛主席發出的信號,準確理解了。他激動得快要派駐法大使去聯系中國駐法大使了。然而,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希拉裏·克林頓立即給他帶來了周總理的口信。

周總理說:“沒有必要繞過巴黎。中國政府願意在北京公開接待美國總統特使。”

尼克松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派基辛格去南越、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進行為期十天的訪問。

事實上,這都是掩飾。基辛格7月9日在巴基斯坦秘密登上壹架飛機,飛往北京。

基辛格在北京停留48小時,與周總理會談17小時,集中討論尼克松訪華的重要問題。

尼克松為訪華做了充分的準備,讀了大量毛主席詩詞,甚至還練習了如何使筷子吃飯。

1972 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夫婦乘坐波音公司研制的“空軍壹號”專機順利抵達北京機場。

當時接待外國元首,我國派出155儀仗隊,而這次多達360人,周總理早已在機場等候。

尼克松下了飛機,看到了這壹幕。他興高采烈、激動萬分地握著周總理的手,不肯放開。

周總理幽默地說:“總統先生,您的手伸過了最寬廣的太平洋。歡迎。”

隨後,尼克松和周總理乘坐“紅旗”轎車來到釣魚臺國賓館。

當尼克松進入房間休息時,他看到墻上有壹張海報,上面寫著“打倒美帝國主義!”"

尼克松認為,這是故意的。他氣得根本沒休息。他想問清楚毛主席。

按照慣例,毛主席通常只在外國元首回國的前壹天接見他們。出於對中美關系的關心,毛主席決定當天下午3點會見尼克松。

尼克松仍然對酒店墻上的海報不滿。與毛主席握手後,心煩意亂的尼克松率先問毛主席:“主席先生,您為什麽把標語放在您下榻飯店的墻上?是因為妳對我們恨之入骨嗎?”

此話壹出,現場氣氛變得緊張起來。誰也沒想到,兩國元首的對話會從壹個問題開始。

尼克松所有的招待都是周總理親自安排的,但他沒想到會出這樣的差錯。周總理看著毛主席,深感愧疚。

沒想到毛主席笑了,然後淡定地對尼克松說了三個字:“空槍”!

“空炮”?尼克松聽後大惑不解。他不明白空槍是什麽意思。

周總理瞬間明白了毛主席的用意,馬上補充道:“主席的意思是,就像妳們天天喊消滅社會主義,我們也天天喊打倒美帝國主義,但是我們只聽到它的聲音,什麽也不做。這是壹把空槍。”

尼克松也笑了。他沒想到毛主席這麽幽默。

為了盡可能避免尷尬,毛主席和尼克松首先談的是哲學,壹言壹行都表現出毛主席極高的政治智慧。

與毛主席的輕松相比,尼克松失去了美國政壇的所有健談。他反而被毛主席的幽默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盡可能保持冷靜,但總是在不經意間落後。

根據毛主席的身體狀況,外交部提前把這次會談的時間安排在15分鐘左右。但為了中美關系的大局和新中國的前途,毛主席還是咬緊牙關堅持和尼克松進行了65分鐘的溝通。

毛主席用他的智慧、機智、機智和哲學思維征服了尼克松,讓尼克松認識了壹個獨壹無二的中國領導人。

尼克松為訪華精心準備了三件禮物:

壹個是兩棵美國冷杉樹。

其中壹株剛到中國,因蟲害枯萎,另壹株在杭州栽培,壹直長勢旺盛。

另壹個是壹對麝香牛。

麝牛被送到北京動物園飼養。其中壹個在1975年因病去世,另壹個活到1980。

三是日本“阿波丸”號沈沒的詳細經緯度圖和船上寶物清單。

清單內容令人咋舌:黃金40噸,白銀12噸,文物藝術品40箱,鉆石15000克拉,橡膠10000噸,錫錠,大米,屍體2009具。

阿波丸長150米,寬20米,深12.6米,總噸位約11250噸。

阿波從印尼歸來,2009名日本軍政要員、外交人員及東南亞眷屬帶著近萬噸物品登船。

4月1945,1,阿波丸號航行至臺灣省海峽牛山水域,被美軍用4枚魚雷擊沈。

從1977到1980的三年間,中國600多名潛水員進行了3600次潛水。打撈物資5418噸,價值5000多萬元,打撈日軍遺骸368具。

尼克松還送給毛主席四件個人禮物:壹只瓷天鵝、壹個水晶玻璃花瓶、尼克松的名片和壹個高腳杯。

瓷天鵝

美國新澤西Bohm陶瓷藝術中心燒制,非常漂亮。不幸的是,在運輸過程中,天鵝的第五根羽毛斷了。雖然用了膠水,但有明顯的缺陷。

尼克松不好意思地向毛主席道歉。

毛主席壹語雙關解決了尼克松的尷尬:“中美關系不是也把妳聯系起來了嗎?”

不想不雅,毛主席自然會還人情,回贈尼克松的四件“大紅袍”。

古松稱了四兩茶葉,認為太少了。他覺得毛主席看不起他,心裏不舒服,表情有點奇怪。

看到尼克松不高興,周總理解釋說:“這對妳來說不夠,但這是毛主席給妳的壹半。”

尼克松很困惑。區區四兩茶葉怎麽會和半個國家扯上關系?

周總理知道宋不懂,繼續解釋:大紅袍的母樹只有三棵,產量極其有限。毛主席只有8兩,我壹個字給妳4兩,這是半壁江山。

物以稀為貴,尼克松突然開口,珍藏了4兩茶葉。

尼克松離開時,他向毛主席要求墨寶。毛主席欣然同意,潑墨寫了12個字:

老叟,嫦娥奔月,壹遊。

看到這12幾個字,尼克松霧裏看花,不知所措。

隨行人員沒有壹個人看得懂,中情局的專家仔細研究,也不明白其中的玄機。

這個詞的含義直到近半個世紀都沒有定論。

這12的字,比起毛主席以前的莊嚴壯闊的詩句,真的不是玄妙深奧,而是“玄妙玄妙,百奇之門”。

毛主席從未解釋過12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成了壹個未解之謎。意見分歧已久。撰寫並出版了《毛澤東傳》和《毛澤東晚年》的美國人羅斯·特裏爾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坐在凳子上的老人》講的是壹個坐在凳子上的老人,暗指老人指的是美國,在高傲地看著整個世界,卻不知道世界在悄悄變化,美帝跟不上形勢,有坐井觀天之嫌。

“嫦娥奔月”是壹個古老的傳說,講述了壹個女人飛向月球的故事。比喻中國發射的人造衛星“東方紅壹號”,顯示了中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毛澤東用這個成語來暗示尼克松對中國的訪問非常短暫,就像走馬觀花壹樣。

羅斯·特裏爾對這12的解釋看似合理,但仔細分析總是牽強附會。

那麽,毛主席送給尼克松的12字的真正含義是什麽呢?

作者認為:

《坐凳老人》中的“老人”不是指尼克松,而是指毛主席本人。

首先,毛主席會見尼克松時,毛主席已經79歲,稱自己為“老人”符合他的年齡定位,而尼克松已經59歲,不適合稱他為“老人”。

其次,尼克松訪華時,國際局勢動蕩,世界很不安寧。毛主席用“坐在凳子上的老人”來表示他坐在凳子上,坐著看雲卷雲舒,聽花開花落,聽潮起潮落,不管風浪多大,我還是。

這是我們熟悉的毛主席。他自尊,自信,冷靜,自大,與眾不同。

二是毛主席引用了“嫦娥奔月”的典故。第壹,他肯定了美國阿波羅11登月。第二,他告訴尼克松,中國古代就有登月的典故。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人肯定能登上月球。

真誠自豪,充滿自信,幽默又不失浪漫,這正是我們欽佩毛主席的地方。

第三,毛主席引用這個成語告訴尼克松:

他來去匆匆,並不真正了解中國。中美只有通過長期深入的接觸,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建立穩定、和諧、共贏的兩國關系。

這是毛主席向尼克松釋放的信號,要進壹步發展中美關系。

上世紀70年代,毛主席高度重視中美關系,希望中美兩國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這是毛主席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

毛主席12字,“老人坐凳,嫦娥奔月,走馬觀花”,體現了毛主席博大的胸懷,豐富的閱歷,深厚的教育,字裏行間不乏詩人的灑脫浪漫,政治家的偉大才華,大國領袖的磅礴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