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è xià l m: o r é n
解釋:月下老人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專事婚嫁的神,又稱“月下老人”,也用作媒人的代名詞。
同義詞:媒人的話,天配好姻緣。
來源:據沈復《浮生六記》“壹手執紅綾,壹手持棍掛婚書,子以發為榮,奔馳於煙霧之中。”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老人廟;唐·李福燕的《續謎記·定婚鋪》記載,唐朝人辜唯路過宋城(今商丘),在月光下遇到壹位老人在翻閱他的婚書。指的是媒人。
比如唐李福燕的《續聊齋定情鋪》就記載了唐朝的辜唯年輕時路過宋城,看見壹個老人坐在月光下,手裏翻著壹本書。辜唯問他這是什麽書,他說這是壹本適合所有人的婚姻書籍。他問包裏是什麽,他說是壹根紅繩,綁著夫妻倆的腳。後來他稱掌管婚姻的神為月下老人或月下老人,也作為媒人的代理。
月下老人,簡稱嶽老,被視為嶽師傅和嶽丈夫,是道教的神靈之壹。他是掌管男女婚姻的神,據說是“傳媒神”。它的形象經常被描繪成壹個長著胡子、紅臉膛的人;左手拿著婚書,右手拄著拐杖。《月下老人》是唐代的壹個著名典故。出自唐代作家李福燕的續謎錄《定親鋪》。
唐朝元二年(公元807年),壹位名叫辜唯的學者路過宋城南店的宋城客棧,晚上遇到壹位老人在月光下翻閱壹本婚書。月下,老人用紅繩為辜唯指明了結婚對象。後來,辜唯真的按照嶽老的話說,娶了襄州刺史王泰的女兒。因為這個典故發生在宋城南店,唐代文學家李福燕就把這個傳聞命名為“訂親鋪”,並收入《續謎錄》(原名《續謎錄》)壹書,代代相傳,男女老少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