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古裝劇中“喪為家”這個詞是怎麽來的?什麽是“喪為家”?

古裝劇中“喪為家”這個詞是怎麽來的?什麽是“喪為家”?

古裝“戲”或戲曲中的“喪家”,是皇太後、皇太後、皇後的特有稱謂。不管皇帝死沒死,都稱自己為家喪。

其實“喪家”這個詞其實是後人發明的。歷史上,在皇後和皇太後中,從來沒有人自稱“為家喪”。對家族的喪名,自古以來就有演變和篡改:古代稱兒孫為孝子孫,喪禮中稱喪子孫。適用於皇帝駕崩的皇後和皇太後時,將“喪家”二字改為“喪家”。的確,《哀家》讀起來更朗朗上口。

“喪兒孫”原意是指兒孫失去了父母和祖父母。將古裝劇中的“喪子”改為“喪家”後,“喪”是指皇帝駕崩,皇太後先為皇帝哀悼。壹方面是向臣子表達對皇帝的懷念,另壹方面也是表達自己作為“弱”婦的身份和可憐的孤兒寡母,所以需要臣子的支持。

但是,劇本就是劇本。在現實歷史中,無論是女王還是王太後,都不會自稱“喪親”。稱謂在古代是禁忌。皇帝沒死,丈夫沒死,誰敢自稱“喪”?電視劇中的“喪親”被過度使用了。無論老少,只要是地位較低的,都叫“喪”。

那麽古代的皇後和太後是怎麽稱呼自己的呢?有權勢、有手腕的皇後或皇太後會自稱“我”,比如唐朝的武則天,遼國的皇太後蕭綽。要麽自稱“虞”,比如皇後、後妃大多自稱“虞”或“老太婆”,也有自稱“寡”。只是沒有人自稱“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