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句允許人的貪婪的俗語。明代羅洪憲有詩:“人心不足,蛇吞象,天下危矣。”
壹般認為“人心不足蛇吞象”是由“蛇吞象”這個成語演變而來的。《巴蜀吞象》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原文是這樣描述的:“巴蜀吞象,三歲出骨。君子取之,無心臟病。”還有與“人心不足蛇吞象”相關或類似的諺語:“人心不足,龍望蜀”;“人心不足,五谷要六谷”;“人心比天高,欲當帝王神仙”;“人心難填,物以稀為貴”;“人心比天高,越有錢越愛錢”;“蛇吞象是因為缺乏人心,月亮是因為貪婪而被吃掉”等等。這些諺語說的都是人沒有心,或者說人沒有貪婪和無止境的欲望。作為諺語的使用者,他們通常會從其負面含義或以批評的語氣說出類似的諺語。
《蛇吞象》講的都是人心不足,貪得無厭,欲望無邊。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諺語所反映的我們民族的傳統觀念和價值觀。貪婪是壹種被指責和唾棄的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