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畫舫之上,諸位江南文人談事,作詩,觀舞,聽歌...真的很好玩。酒量好了之後,自己的紅人(紅人陪妳睡,清人只是彈琴唱歌)會把他們扶進甜蜜的閨房,和他們好好玩壹玩。
余國珍,幾個旅人,幾個湊熱鬧的閑人,作為二等客人,卻沒有這種帥氣浪漫的待遇——雖然如果願意自己掏錢的話,應該可以得到壹個姑娘。但問題是,如今的秦淮河真的是“人才濟濟”。面對這麽多風流倜儻的書生,妳的生意異常火爆,妓院估計已經爆滿了。就算普通人願意出大價錢,也見不到什麽名人...所以,他們吃飽後,也有個好樣子。
當余國珍帶領隊伍從原畫上下來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沈,他站在河邊的石堤上眺望。只見暮色中的十裏秦淮河,彩帶飛舞,燈船如林,兩岸酒香,拱橋金塔,鱗次櫛比,原畫淩波,等離子燈聲...河邊青石街上,既有方巾,也有儒生壹起遊泳,辯論。還有壹些巴特勒小姐的轎子,在河邊遊蕩。壹點薄紗窗簾不時從裏面掀開,露出桑迪的玉手和小半張精致的粉臉...
而在燈光倒映、水波蕩漾的江面上,精致的原始小船上掛滿了絲竹,歡歌笑語...到處都是數不清的花枝招展的少女,在原船的露臺或河房裏輕歌曼舞,不時露出壹抹白皙的肌膚。這確實是我的看法...
——這是明末的南京,江南最燦爛的地方。“三山三寶連著經濟,洪武朝陽才會太平。”千百年來名人薈萃,詩詞風流。幾百年來,江南繁華出眾,全世界積累的財富和遺產有壹半都聚集在這裏。不像北京,不用面對外國侵略者的危險,所以造就了這座城市在世界上的驕傲,就像壹個繁榮的夢想!
遺憾的是,亂世的e中國夢終究是假的,終將在戰火中化為壹縷青煙。
無論是民國時期的上海十裏洋場,還是明末的南京十裏秦淮,最終的命運都是壹樣的。
"...七弦飄逸,輕叩聲;十裏秦淮,玉樹羅燕;浪漫、詩意、和諧;就像水壹眨眼就飛了,我醉在壹夜的夢裏...唉,這麽熱鬧的歌舞場面恐怕幾天都見不到了!要調查就要抓緊時間!”
夕陽下,余國珍壹邊抱著河堤上的柳樹,壹邊對身邊的幾位老教授感嘆道,“...南京各個景點的照片和視頻怎麽樣?金陵四十八景有多少地方沒去過?”
"...嗯,除了南京的故宮因為新國王進不去,其他地方我差不多都看過了。”
壹位考古學的老教授回答說,”...其實金陵所謂的四十八景,很多都很牽強。比如所謂的明代武夷巷,其實只是壹個普通人家,東晉的老房子早就沒了(唐朝的時候南京幾乎完全廢棄了,就像瑪雅古城壹樣),真的沒什麽可看的。玄武湖上還有壹個平堤可以觀湖。其實風景和現代世界的南京壹模壹樣。又是玄武湖,又是太平堤。明末真的沒必要專程去看...總之就像我們當時的旅遊業壹樣,搞個噱頭就是個場面,得拿出個好聽的數字。其實,沒什麽可看的……”
".....哈哈,如果我們都按照妳這種到處找茬的想法,這個世界上哪裏還有值得壹看的景點?”
余國珍搖搖頭,笑了。"...不要太苛刻!趁這壹切還沒有在戰爭中煙消雲散,試著多看看!”
總的來說,雖然這壹天被江南的文人鄙視,冷漠,但是旅者的心情還是很好的。畢竟看了那麽多仿古的明末真實街景,在哪個影視城和主題公園體驗過那種感覺?美妙的氣氛。至於江南士子的態度,壹般對那些即將陷入災難甚至下場不好的人都比較寬容。
然而,當他們來到南京租住的三金房子時,卻發現裏面已經有兩位不速之客在等著了。
——盤腿坐在椅子上,的同學滿臉寫著“羨慕嫉妒恨”,郭政委同樣黑著臉。
在這個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燈搖搖擺擺的地方,空氣中似乎彌漫著壹種叫做“譴責”的氣氛。
"...咳咳!親愛的教授同誌們,說起來,妳們那邊的世界也是兒孫滿堂,快領退休工資了!這兩天怎麽還這麽勤快的往十裏秦淮跑?”郭政委幹咳了壹下,說道,“怎麽樣...註意影響!”
雖然郭政委說得義正詞嚴,但歷史學、考古學的教授們並不認同——不逛妓院,怎麽能考察明末來到江南的這個時代的民俗文化?何況在明末的這個時刻,越是老年人越喜歡逛妓院!
——江南大地,向來文化豐富,武功匱乏。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漢唐時期的文人聚會多在酒館。比如李白壹邊喝酒壹邊高喊“黃河之水如何移天,奔流入海而不歸”...至於明清文人聚會,大多會選擇青樓畫舫,上至白頭老人,下至黃口小兒,都是以團遊青樓作為壹種非常高雅的消遣,和後世去聽明星演唱會差不多——很多都是因為缺錢。
就像後世的偶像明星壹樣,那些壹流的妓女每年都會被邀請參加大大小小無數的聚會和宴會,為了利用自己的名氣,就像後世邀請明星參加開幕式,簽售會等等。而且他們也可以通過參加盛會來宣傳自己的名聲,讓雙方都受益。此外,在沒有報刊雜誌的情況下,青樓也是當時非常重要的信息流通中心。普通人如果想知道最新的詩詞歌賦,八卦名事,最方便的辦法就是在青樓裏問。
而且從妓院的檔次和分類來看,這年頭越高檔的妓院,顧客年齡越大,規矩越大。他們壹進門就要唱許願、燒香、拉琴、對聯、詩詞歌賦等。懂的人明白這是交配前的儀式,不懂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見皇帝的禮節...雖然這些步驟令人困惑,但它們非常適合那些這樣做的人。
像錢、夏、阮大鋮等著名的文學和政治巨頭都喜歡在各地的妓院流連。如果哪個女生引起了他們的註意,隨便寫壹首詩什麽的,那麽這個女生立馬就是鯉魚過龍門,身價百倍飆升。所以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江南各地妓院的市場規則自然是“床上有怯懦,初夜無丁白”。還有壹個不成文的規定。壹般高檔青樓要開業,首先要做的肯定不是裝修,而是第壹時間請師傅寫請柬,然後恭敬地送到大佬們的府邸,請他們過來捧場...如果放在現代社會,就相當於壹個高檔夜店壹開業就找莫言、鄭或者來宣傳生意!
總之,目睹了明朝老太太們的風流風度之後,這裏的老教授們早已失去了下限,節操被擊得粉碎,三觀被毀得渣,再也沒有了去妓院挑逗小姑娘的心理壓力...
嗯?是不是年老體弱,下半身不夠強壯?沒關系,我們都是現代人,所以有油和偉哥幫忙!即使有那些藥物,也沒關系...咳咳,但是如果壹個男人沒有那個夢想,人生和鹹魚有什麽區別?
所以,對於郭政委的說教,妳們這些教授和同誌們都充耳不聞...至於馬童小姐,她還是醉了!
而王秋並不太在乎這些缺乏節操的老人。作為壹個強硬的傳球手,他認為自己在女人味上很有節制,睡過兩個女人(鞠川靜香和南麗香),說不定以後還會吃兩個銀發少女(Hansel和Gretel正在被撫養),所以他覺得自己沒有立場去批判這些花花公子教授。
但他對這些老頭揮霍公款的能力深感驚訝——花錢的速度能趕上去澳門的賭客。
"...余國楨同誌,馬童同誌,還有這些教授同誌們,能不能請妳們給我解釋壹下之前從廣州到江南旅遊的費用,暫且不說。問題是,現在妳來南京才幾天,怎麽就花了整整15200銀子用於調查?!就算打著“調查民俗”的旗號去秦淮河聽音樂喝華三,也不能這樣揮霍公款,大手大腳花錢啊!或者說,妳居然拿著組織的公款去養女人,大家找了個名妓來贖?”
"...哪有!我們來南京不到半個月,秦淮河上那些名妓的名字還沒認呢!”
"...這怎麽可能呢?我們不是這個世界的人,再奢侈也不會養明末名妓。”
"...可以隨便吃,但是不能亂說!老郭,我們應該沒有敵意,對不對?難道要我回去被老婆打死?”
"...我水土不服,這兩天上吐下瀉,連秦淮河都沒去過,就聽劉敬亭講過壹次故事!”
"...這幾天壹直在調查南京的幾個市場,只是隨便買了點雜貨!嗯,有幾件小古董。”
對於王秋的質問,老教授們已經是大吼大叫了。"...這幾天費用都算進去了。妳可以自己查賬!”
片刻之後,面對歷史和考古老教授們贈送的書籍,王秋和郭正偉的表情變得越來越奇怪。
"...賬本上的這個數字,看著很像那麽回事。但是...南京壹石糙米要十二兩銀子?每個人聽壹次評書要二十五兩?妳家房子壹個月720?妳在開玩笑嗎?!請不要愚弄我的智商!”
王秋生氣地翻了個白眼,輕蔑地瞟了老教授壹眼,覺得這些虛偽的老男人真的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知道在壹群偽裝的明人中長途跋涉是壹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當然,相關部門不會管妳借機公款消費,但最好不要太過分!他們已經穿越了另壹個世界。妳別忘了貪汙項目的資金?”
"...咳咳,王同誌,妳可以不相信我們的話,但妳不能輕視我們的人格!”
壹個矮胖的老歷史教授突然氣得臉紅脖子粗。"...妳可以去街上隨便問問,南京的物價有這麽高嗎!”其他人也點頭附和,齊聲抱怨明末南京的物價太誇張了。
看著這些家夥似乎沒有裝病,王秋不由得有些懷疑,“怎麽樣...那麽,南京的物價真的這麽離譜嗎?但是...北京、濟南物價高,因為戰亂蔓延,漕運、海運被切斷,南方的糧食、物資運不出去,圍城容易吃,導致壹石米四十兩銀的高價。但南京還是壹個和平的地方,長江碼頭上商船來來往往,江南是魚米之鄉。物價怎麽會暴漲到這個地步?”
"...嗯,北邊是戰火紛飛,南邊卻不太平。如今,文香教叛軍已擴充至數十萬,正在南直隸與兵馬反復交戰。而張的匪,在燒了鳳陽皇陵之後,最近在滁州和賀州與官軍對峙。南京朝廷在江北的實際控制區域已經壓縮到沿江前線,敵人的地盤離河岸不遠了。”
余國珍嘆了口氣,站起來向王秋解釋道,“怎麽樣...於是,為了躲避流民和戰爭的禍害,江北各地的富紳們紛紛收拾軟裝,舉家渡江南下。即使是天下富庶的揚州,也有大量鹽商、士紳、官僚家族選擇逃離城市。南渡長江後,壹部分去了蘇州、松江,但大部分習慣性地湧入南京,使得市內人口壹時間迅速增加,內城壹房難求...這房租自然就漲到天上去了。如果不是高價,根本不會租!”
"...所以這房子的租金會這麽離譜?可是為什麽吃喝這麽貴?”王秋繼續說道。
"...壹方面是因為逃到江北的富紳通常攜帶大量金銀,然後在南京定居,社交、消費大,自然擡高了物價。另壹方面,因為戰爭帶來的恐慌,當地人也在拼命掃貨。”
另壹位似乎研究過古代經濟的歷史教授回答王秋說...妳應該在歷史課本上學過,解放戰爭的時候,蔣委員長發金圓券的時候,江南的物價好像火箭壹樣飛漲!”
"...好像不壹樣啊!壹張是完全無擔保的鈔票,壹張是真金白銀的貴金屬!”
郭政委皺著眉頭反駁道,“怎麽樣...解放戰爭時代的蔣介石可以瘋狂開動印鈔機斂財。但是明朝的紙幣早就廢棄了,妳只能在市場上用真錢交易!只使用貴金屬會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嗎?”
"...沒錯,明朝市場確實是貴金屬貨幣占主導地位。沒有辦法像蔣介石那樣印鈔。”歷史教授接口說道,”...但是,即使貨幣總量不可能瞬間翻倍,但與社會資金總量相比,市場上的商品總量永遠是供不應求的——貨幣會快速積累和流動,但商品數量有其生產規律,在面對社會資金總量時總會出現短缺。特別是在零售市場和生產周期長的農產品上,這個問題尤為明顯。
蘇聯解體時俄國人打仗了嗎?戈爾巴喬夫瘋狂印鈔了嗎?但是蘇聯人民手裏的盧布不是突然貶值成廢紙了嗎?而現代世界的南美,夠和平嗎?但為什麽每隔幾年總有壹個拉美國家物價暴漲?貨幣貶值比戰火紛飛的中東還要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