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耍花招,偷偷改內容,以達到蒙混過關的目的。軍事上是指在與其他部隊聯合作戰時,秘密替換主力,使戰鬥失利,趁機吞並。比喻用欺騙的方法秘密改變事物的內容或性質。
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比喻暗中搗鬼,以假亂真。“三十六計”或“三十六計”,指的是中國古代兵法的三十六計,起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以中國古代優秀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為基礎的軍事著作,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遺產之壹。這個計劃屬於第五套“並戰計劃”,本來是想利用友軍與他們作戰,借機吞並他的主力為己所用。這種計謀包括勾心鬥角和借機控制他人,所以在政治和外交策略中經常使用。秦始皇稱帝,他認為全國統壹,是後世的家產。但他認為自己身體很好,壹直沒有立太子,也沒有指定繼承人。皇宮裏有兩個強大的政治集團。壹個是長子傅肅和孟田集團,壹個是幼子胡亥和趙高集團。傅肅聽話、善良、正派,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秦始皇原本打算立傅為太子。為了鍛煉他,把他派到名將蒙恬駐紮的北線當監軍。小兒子胡海早就被慣壞了。在宦官趙高的鼓動下,他只知道吃喝玩樂。
偷梁換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達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附近),突然病倒。這時,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因此,他趕緊叫來丞相李斯,請李斯轉達密函,並立傅為太子。當時的宦官首領趙高掌管著禦璽,起草詔書。趙高有野心,視此為難得的機會,故意扣壓密詔,靜待時機。幾天後,秦始皇死在趙平(今河北廣宗縣)。李斯怕太子回來之前政局動蕩,所以守口如瓶。趙高特此去見李斯,告訴他皇上給傅肅的信還在我這裏。現在,妳和我可以決定讓誰成為王子。狡猾的趙高又告訴李斯,說如果傅肅做了皇帝,就重用蒙恬。到那個時候,妳這個總理還能坐得住嗎?話說,李斯心動了,兩人合謀,造假信,賜死傅肅,殺孟田。趙高沒有動用壹兵壹卒,只是偷梁換柱,就這樣幫助無能的胡亥做了秦二世,為他以後的專制埋下了伏筆,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