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看孔子“問而不恥”的語境。很多人會盲目無知地使用這個成語。這個成語其實是有嚴格的等級觀念的,只有奴隸社會中高人壹等的人才會用。孔子生活在封建或奴隸社會,等級觀念嚴格。按照通常的解釋,“不恥下問”就是向地位和學識都不如自己的人提問而不丟面子。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這不是緣木求魚,聾子聽瞎子問路嗎?
所以,不恥下問的真正本義,主要是指(奴隸社會中)不如自己的人而不失面子。畢竟對有辦法的人是有尊重的。
但在現代民主社會,人與人之間可以說是平等的,“不恥下問”就是問知識比自己高的人而不丟面子。就像達裏奧說的,找有信譽的人可以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