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誅筆伐詳解:成語名稱:口誅筆伐(kǒu zhū bǐ fá)成語定義:口指言語;懲罰:懲罰;筆:指文字。切:征服。用文字和話語揭露或批判罪行。
成語的由來:明代王廷訥《同書三願》:“他捐誠棄恥,貪富貴從權門。他不知道批判是詩人的句子,認識的人都覺得羞恥。”
近義詞:大規模攻擊成語用法:聯合成語;可以做謂語、賓語、定語;它意味著揭露和批評壞人。
成語結構:聯合成語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成語分化:朱,不能寫“朱”;切,不能寫“代”。
成語讀音:Fa,不能讀作“dài”。
口頭批評的例子:
1.俄羅斯人用文字和筆畫來批評烏克蘭,以此紀念俄格戰爭壹周年。
2.大家都應該對這種害國害民的做法起到震懾作用。
3.批評社會不公是記者的職責。
4.當詐騙案爆發時,每個人都批評那些內奸官員。
5.但是,就像他們辱罵的銀行家壹樣,很少有人這麽認為。
6.文人刀光劍影是筆墨,這種不良風氣應該受到雙方的譴責。
7.在民主時代,掌權者不依法辦事,馬上就會被媒體批判。
8.文人的劍是筆墨,這種不良風氣應該受到雙方的譴責。
9,當然這是口頭攻擊,說這種行為臉皮厚,不要臉,相當於禽獸。
10.我們必須譴責這種不贍養老人的行為,讓它無處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