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四大是什麽?

四大是什麽?

“四物皆空”常見的解釋有:1,“佛教術語,指世間萬物皆空。”(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2。“宇宙萬物,包括人體,都是虛幻的。(《漢語成語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6月1987版)3。”世間萬物皆空,不存在。“(成語諺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1版)4。”佛教術語。意思是世間萬物都是空的。這是虛無主義的反映。”(《漢語成語詞典》,復旦大學出版社,8月1987版)筆者認為,這些解釋曲解了佛教“緣起性空”的本義,容易誤導人們把“萬物皆空”視為絕對的虛無,以至於有人把它作為吃喝被動的借口和依據。鑒於此,本文作如下解釋。

佛教主張世間萬物和人體都是由土、水、火、風四大調和而成。“四”指土、水、火、風,也指堅、濕、溫、動。之所以稱之為“大”,是因為它在任何物體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說,“四大”是每個物體固有的物理屬性,而不僅僅是自然界中的土地、河流、陽光和風。就人體而言,骨肉之“大”,汗、血、津液之“大”,體溫、發熱之“大”,呼吸運動之“大”。物質(佛教稱色)由“四大物”組成的觀念,反映了古印度人對物質世界構成的基本認識,是對宇宙最初探索的結果。屬於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類似於中國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佛教產生後,沿襲古印度固有思想並加以深化,提出了“萬物皆空”的思想。

“空”是佛教中壹個根本的哲學概念,深奧難懂。過去和現在很多人對它有誤解,有的把“空”和“有”當作對立的兩個方面,在現實世界面前陷入共通;有些人把“空”當成空,陷入虛無主義。要理解“空”這個詞,首先要知道這個詞的來源。佛經翻譯自梵文,“空”字由此而來。在梵語中,Sungata(音:順若多)的意思是“性空”,玄奘法師簡單翻譯為“空”。以下節選自廉思先生的文章《論空即是色》。他把這個空洞的詞的來源和意義說得非常清楚:

“空在梵語裏叫Sunyata。事實上,空靈這個詞不能縮寫為“空”,而應該叫“空”。Ta在這裏是後綴,孫亞是詞根。當然我們可以叫孫亞空,但是“色空”這句話裏的“空”不是孫亞,而是孫亞塔。這種結尾的ta這個字和梵文裏僅僅是Sunya這個字差別很大。Ta的意思是自然、真實、形式。空和空有不同的含義。……"

這段話很清晰的分析了空與空。事實上,在筆者查到的七個版本的心經中,般若* * *翻譯為“五蘊皆空”,並非五蘊皆空;法約、智慧輪、石虎都翻譯為“五蘊皆空”;法成的翻譯是“見五蘊,知皆空”。梵文藏文翻譯中有壹句“諸法皆空”。可見,這裏的“空”應該按照“性空”的意思來理解,是“性空”的省略。壹千多年來,玄奘的翻譯深入民間,流傳甚廣。他的翻譯是“五義皆空”。當然,他的翻譯肯定是有自己的見解的,在當時也不會引起誤解,而且“空”字的解釋在當時也是相當清楚的。只是後來由於時代的變遷,語言的意義發生了變化,所以有些人根據文字來解讀意義,只理解了詞的表面意思,造成了幾千年來的諸多誤解。

《陳佛家俗言》對“性空”的解釋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萬物,皆有其性空,並無真我可得。”這裏所指的“性”不是物理學和生物學意義上的物理屬性,而是不依賴於條件(命運)的獨立的“自我”(self)。“自性”的意思是,它是自有、自造、自定的,是它本來的樣子,是真正不變的。只要我們冷靜推斷,反復思考,就會發現世間萬物都是在壹定的時空條件下,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現象,不存在無條件的絕對單壹、獨立的“自性”。宇宙萬物都是由各種條件(宿命論)產生的,萬事萬物都是“因宿命論”和“因命而生”,即如果滿足產生它的條件,它就產生並存在,如果不滿足條件,它就不產生。因緣而生的東西,沒有因緣是不能存在的,這叫做“無自性”,也就是“性空”印度學者龍舒說:“緣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緣起。世界上沒有什麽不是性的空虛。”他還說,“如果事物是自足的,為什麽要依賴所有的因素呢?如果所有因素都和諧壹致,還有什麽是自成壹體的?”壹般認為“有”是存在,“有”不是“空”,“空”是不存在,“空”不是“有”,所以“空”和“有”是對立的。事實上,“空”與“有”不僅不是對立的,而且是壹體的。“有”中有空,空不會存在於“有”之外,也不壹定要等“有”毀滅了才談空。佛教以“有”來說“空”,“有”與“空”是壹體的,“有”與“空”是獨壹無二的。可見,佛教所說的空,就是“緣起”的空,“因緣”的空,沒有自性的空,沒有壹切空的空,否定事物的作用,否定事物不斷轉化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