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大器晚成的孩子的成語故事。

大器晚成的孩子的成語故事。

古人其實很聰明,但是對於他們來說,鑄大鍋什麽的也是壹件很費時間的事情。因為鑄件越大,冷卻時間越長,等待時間越長。但古人心態好,相信“好飯不怕晚”。雖然他們等的時間稍微長了壹點,但“大設備”最終可能會“遲到”。

東漢末年,有壹個叫崔琰的年輕人。他長得很好看,但是他不喜歡讀書。他只會舞劍,什麽都不會。但他脾氣好,膽子大,喜歡到處交朋友。但是那些崇拜尚墨的文人並不喜歡他。他們覺得他沒文化,對他無話可說。所以,那些學者都在刻意回避他。壹旦崔巖上門,他們都躲著他。

有壹次,崔琰去拜訪壹位有學問的人,想和別人交朋友。結果他被堵在大門口。仆人告訴他,他的主人在專心讀書,他讀得那麽專心,抽不出時間去看他。平時外向大方的崔妍聽到這話,臉紅了壹大塊。他雖然沒說什麽,但他心裏明白,這是因為人們瞧不起自己,覺得他是個小醜,不配和有學問的人交朋友。最後,他不得不沮喪地離開。

這對崔彥是個很大的刺激,他終於明白讀書也是壹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會武功才會被認為是壹個卑微的武士。於是他下定決心,壹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文武雙全的人。從那以後,崔巖就到處向老師學習,虛心求教,從不放過任何壹個學習的機會。漸漸地,他成了壹個有學問的人,他的人品和學識也逐漸被大家認可。自然,越來越多的人尊敬他。

後來袁紹聽說有崔琰這樣的人才,就招他為謀士。崔琰當了謀士,發現袁紹手下士兵的行為非常殘忍,經常做出壹些喪盡天良的事情。崔琰直言不諱地勸袁紹管好自己的手下。袁紹覺得他說的有道理,相信他,就叫士兵不要再這樣做了。

後來袁紹被曹操滅了,曹操早就聽說了崔琰的事,自然想把他招進自己的軍隊。崔琰也認為曹操是英雄,願意跟隨他。歸順曹操後,崔彥真的給他出了很多好主意。

當時曹操有幾個兒子,他總是決定不了讓誰做接班人。其實曹操內心是很想樹立曹植的,因為曹植年紀雖輕但是聰明,聰明的孩子自然很受歡迎。察覺到曹操的心思,崔琰還是直言不諱地勸曹操不要這樣做。他坦言,自古以來,壹直是立長不立幼。建立年輕的後果是後患無窮,也很難保證前人鋪下的山河萬古長青。

曹操對他的建議感到驚訝。他問崔琰:“曹植是妳的侄子。壹旦妳的侄子成為繼承人,妳將享有無盡的財富。”

崔彥回答:“就算是親人我也會這麽說,因為這關系到國家。”曹操非常欣賞他的正直,因而更加看重他。

崔彥的成就如此之大,而他的表哥崔林卻是個沒文化的小夥子。親戚朋友看不起他,整天拿崔巖的成績教訓他,讓他向崔巖學習。但是崔巖在取得成績之後,從來沒有看不起崔林。反而總是派他做這做那,有意培養他,經常表揚他。

大家都不理解崔巖重視崔琳的態度。他們認為崔巖這樣做完全是畫蛇添足,崔林將來壹定會失敗。然而,崔巖並不在乎。他經常給大家講他年輕的時候:“我年輕的時候是個沒文化的男孩,現在妳們也誇我是個有成就的人。妳能斷定崔琳以後壹事無成嗎?我覺得他以後會很棒的。”

後來在崔巖的支持下,崔琳很快嶄露頭角。和崔巖相比,崔琳是壹個更豁達的人。魏建立後,派他到幽州當刺史。

當時中郎將武陟主管河北軍務,但崔林從不與他交往,更談不上逢迎。卓君縣令王雄走到崔林的車前,想從中斡旋。別駕是州刺史的助理官。他雖然是壹個輔佐官,但是級別很高,不跟刺史同車。他有自己的車,所以叫“別開車”。王雄對別駕說:“武陟是皇帝的壹個重要人物。看看周圍的縣長們,沒有壹個不給他寫信說他好話的。但是,妳,崔次石,自負。妳從不和他來往,也不給他寫信。壹旦他不開心,就會以工作不好為由把妳幹掉,作為例子。那麽崔璨刺史保護妳了嗎?妳要好好想想,讓妳崔慈石好好想想。”

告別王雄,不開車,把這件事告訴崔林。崔林聽了,不以為然地說:“武陟,如果他真的不喜歡我,就憑他手裏的權力,就像脫了他穿的靴子壹樣容易。如果這麽容易騙過我,他為什麽還要殺妳?妳聽好了,這裏是幽州,挨著胡人的地盤。只要我們努力和胡人搞好關系,不讓他們犯錯,武陟就沒有理由來惹我們。但如果我們處理公務不當,惹怒了蠻夷,他們就會揭竿而起,興風作浪。到時候不僅皇帝會擔心,自然會有東西落到別人手裏。”別開崔林的話,心裏就安穩了,也不再猶豫,而是壹心壹意為崔林著想。所以,在崔林任職期間,幽州人民安寧團結,雖處邊塞,但都相安無事。但後來因為不會拍馬屁,被人暗中做了很多絆腳石,最後被貶為河間太守。雖然被貶為小官,但崔琳依然兢兢業業。沒過多久,他因為工作出色被提升為“大鴻臚”,負責接待少數民族派來的使節,相當於現在的外交官。

任大洪在位的這段時間,崔琳很用心。他發現,每次有外國使節來,魏都會給他們壹份非常豐厚的禮物,以顯示他的經濟實力。其他小國聽說了,以為只要派出使節,就可以得到財產和城市,紛紛效仿,樂此不疲。漸漸地,這讓魏越來越難以忍受。看到自己國家的壹點積蓄都用來送回家的客人。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崔林認為,這個法律不能繼續下去。結果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閱讀許多古籍,查找有關歷代使臣待遇的舊案。他根據本國的情況,制定了壹套接待使節的制度,規範了外交禮儀。這樣對每個小國都壹視同仁,既協調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又節省了國家開支。

崔林的聰明和智慧使他受到高度重視。後來官位壹路上升,沒有辜負皇帝的恩情。他從不吝嗇自己的智慧和時間,努力了壹輩子,最後積勞成疾。崔林果然如崔琰所料“大器晚成”,成了壹個受人愛戴的好官。

然而,雖然崔林和崔巖壹樣,他的兩個哥哥都是“大器晚成”的典範,但他們的結局卻完全不同。崔琰壹生剛正不阿。他雖為官,卻因反對曹操建立魏國而入獄。淪為階下囚的崔琰依然保持本色,大罵曹操是漢奸,後悔自己瞎了眼,相信自己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最後可憐的崔琰被曹操下令在獄中放棍殺,不得好死。

所以後來“大器晚成”這個成語也被用來作為安慰那些長期受挫的人的話。但崔巖和崔琳的故事,仍然是很多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