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枯竭;澤:池塘;釣魚:釣魚。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註重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語】《魯春秋·賞義》:“竭澤而漁;不要得到它;而且明年就沒有魚了。”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文公率軍在城濮對抗楚國。他問胡彥要如何打敗強大的楚軍。胡燕用欺騙的手段提出了她的計劃。他問永吉怎麽處理。永吉說,作弊的唯壹方法就是幹池抓魚。到了第二年,就沒有魚可抓了,打仗還是靠實力。晉文公用胡彥之計打敗了楚軍,但永濟論功行賞卻比胡彥強。他說:“怎麽能認為壹時之利比百年大計重要呢?”[1]
上面“竭澤而漁”中的“竭澤而漁”壹詞,指的是“幹涸”,用來使池水幹涸而捕魚。還有,“地震,山體滑坡,河流幹涸”是指因為地震,山體崩塌,河流幹涸。也有“耗盡”的意思,如“用之不竭”也,“精疲力盡而死”的意思是耗盡精力後倒下。
說明:澤:池塘和湖泊。排幹池塘裏的水去抓魚。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為眼前利益,不為長遠打算。還描寫了反動派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出自:《魯春秋鑒賞》:“竭釣不得?而且明年就沒有魚了。”
開悟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得與失永遠是壹對矛盾。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得失。所以,明智的人考慮到了損失,在損失的時候看到了收益,能夠在得失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