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裏伏擊戰是根據中國歷史上的哪場戰爭?
中國歷史上第壹次有記載的戰爭是漢泉之戰之前的爭鹿之戰。在鹿與鹿之戰之前,應該還有壹場神農與斧頭之戰,但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距今約4600年前,黃帝部落在河北涿縣(今涿州)壹帶與東夷群中的顏地部落、蚩尤部落會戰。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奪適合遊牧和淺耕的中原,史稱“逐鹿之戰”。原始社會中後期,逐漸形成了華夏、東夷、苗蠻三大集團。其中,華夏集團以黃帝和顏地為核心。分別崛起於關中平原、晉西南、豫西。整合後沿黃河北岸發展至華北平原西部。與此同時,興起於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交界的黃河下遊的九夷部落(東夷集團的壹支),也在其著名首領蚩尤的帶領下,由東向西發展,開始進入華北平原。這樣,華夏集團和東易集團之間的壹場武裝沖突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戰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爆發的。據說蚩尤人善使兵器,其銅兵器精良堅固,眾民勇猛善戰。進入華北後,他們首先與顏地部落發生了正面沖突。蚩尤人聯合巨人誇父部落和三苗,用武力打敗了顏地人,進而占領了顏地人居住的“九角”,即“九州”。為了生存,顏地族向同宗的黃帝族求助。為了維護華夏集團的整體利益,黃帝族同意了顏地族的要求,將其勢力推向東方。就這樣,向西北推進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區相遇了。當時蚩尤人集結了81個分支(72個家族),在實力上占據了壹些優勢。所以雙方接觸後,蚩尤人依靠人數眾多,武器精良的條件,主動進攻黃帝人。黃帝族以熊、狼、豹、鷹、龍、梟等圖騰為首族。抗擊蚩尤,讓“應龍高水位”,即在河上築起土壩蓄水,以阻擋蚩尤的進攻。“戰爭”爆發後,恰逢濃霧和暴風雨天氣,非常適合來自東部多雨環境的蚩尤人展開軍事行動。所以在戰爭初期,適合晴天作戰的黃帝族處於不利的境地。九戰戰敗(九是虛數,描述為多次)。然而沒過多久,雨季過去,天氣放晴,為黃帝家族提供了壹個轉敗為勝的重要契機。黃帝族掌握戰機,在玄女族的支持下,乘勢向蚩尤族發起反攻。利用特殊的有利天氣——狂風大作,漫天沙塵,吹響號角,敲鑼打鼓,利用蚩尤族的混亂和震驚,用南導車指明方向,帶動群眾向蚩尤族進攻,最終壹舉擊潰敵軍,在冀州(即今河北冀州)的野中活捉並殺死了其首領,涿鹿之戰以黃帝族的勝利而告終。戰後,黃帝族東進,到達泰山附近,舉行“封泰山”儀式後凱旋而歸。同時“命壹個年輕正直的司馬鳥主”,即在東夷集團中選壹個名叫年輕正直的族長繼續領導九夷人,逼迫東夷集團與自己的華夏集團結盟。涿鹿之戰有效地奠定了華夏集團占領廣闊中原的基礎,並對進壹步整合各氏族、部落起到了催化作用。贏得戰爭的部落首領黃帝成為中華民族的同宗,逐漸被神化。涿鹿之戰是我們中華民族決定未來基本面貌的歷史性“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