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寶庫。它的思想精髓、處事原則、人生哲學,至今仍是我們為人處事所遵循的標準。
四大名著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精華。每讀壹遍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從中讀出不同的人生。
讀紅樓,過關;讀水滸,過盈利關;讀三國,經歷奮鬥;讀西遊記,傳遞欲望。讀四大經典小說,始於對名利的追求和奮鬥,終於悟。
歷史上留下了無數的成語典故。成語典故作為文學寶庫中的壹顆明珠,因其寓意深刻、言簡意賅而深受大眾歡迎。很多成語典故都有壹個寓意深遠的美麗故事,發人深省,給人啟發。
我的歷史知識還是比較欠缺的,只是停留在熟悉的成語和詞匯上,這和市面上很多歷史書內容枯燥晦澀有關系。估計像我這樣的成年人也很有天賦。
國民教育時代,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親子閱讀是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中之重。面對書的海洋,他們應該為孩子選擇什麽樣的閱讀書籍?
《吳老師的歷史》作者吳誌,濃縮了15年的教學精華,將5000年的歷史濃縮成119個經典故事。通過精彩有趣的歷史故事,可以填補孩子歷史知識的不足。通過閱讀熟悉的歷史典故和成語故事,理清歷史的來龍去脈,從而生動、睿智地閱讀歷史。那麽我今天就從《吳老師講歷史》這本書裏選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來分析壹下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這本書的第壹卷《上古三代》,有以下典故:
在古代,帝堯高貴、慷慨、善良。他當政時,人民安定富裕,百官盡忠職守。各部落人民安定團結,人民非常愛戴他。堯帝年事已高,召集文武百官推舉繼承人,把皇位讓給了平民出身的舜,後來又讓給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堯舜禪讓”的故事。
他之所以沒有把皇位傳給兒子丹朱,是因為丹朱性格腐敗,性情倔強。他認為只有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才能當皇帝。
舜年幼時,母親早逝,父親又娶了壹妻,生了壹子。舜的父親愚昧無知,繼母陰險惡毒,弟弟驕橫跋扈。順多次被父親、繼母、弟弟陷害。但舜總能化險為夷,機智脫險。
少年時,舜不僅沒有理會這悲慘的人生經歷,反而對父母更加尊重,幫助弟弟。後來,舜帝效仿帝堯,以同樣的美德把皇位讓給了禹。“親戚虐我千百遍,我對親戚就像初戀壹樣。”因此,舜被認為是偉大的孝順和仁慈的典範。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堯舜兩位皇帝慷慨、善良、孝順的高尚品質。他們為了國家利益而顧全大局,不為私利而起用自己無能的後代。他們認為品德好、有才華的人才配得上這個崗位。
這個成語故事對我們人生的啟示是,要像堯舜壹樣寬厚仁慈,要孝順謙讓,待人公平。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比其他能力更為根本。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孩子的未來都是有益的。
如果本末倒置,唯分數論,很可能坑了孩子的壹生。
在第三卷《戰國秦雄》中,這個成語典故的大意是:
春秋戰國時期,廉頗和藺相如是趙國著名的將領。在經歷了海賊王回趙和迎澠池兩個事件後,藺相如被破例重用,排名在趙國名將廉頗之上。為趙立下汗馬功勞的廉頗,卻被後來居上的林不服氣,處處為難他!藺相如對廉頗並不在意,但為了顧全大局,處處回避。後來廉頗知道了真相,覺得很愧疚。他赤裸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口懺悔罪過,最終形成生死之別。
藺相如面對廉頗,顧全大局,謙讓隱忍,面對強秦,不畏強權,英勇作戰,面對趙王,赤膽忠心,不辱使命。另壹方面,廉頗思想開放,他敢於改正自己的錯誤。
這個成語故事的啟發是:
要培養孩子,學會大度,顧全大局,知錯就改。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就培養出糾錯的良好品質,我們就能更好的進步和成長,我們也會越來越優秀。孩子的心智模式、包容度等正能量的觀念會得到培養,孩子看問題的角度和看世界的角度會不壹樣,孩子將來達到的人生高度也會不壹樣。
第四本書《秦時明月》,大意如下:
張亮是西漢初年著名的謀士。壹天,張亮走在壹座橋上,遇到了壹位老人。當老人看到張亮時,他故意把壹只鞋扔到橋下,讓張亮撿起來。張亮二話沒說拿起鞋子。老人看到後,讓張亮給他穿上。張洋沒有在意老人,恭敬地為他穿上。
張亮看著那個若有所思地轉過身去的陌生老人。我沒想到老人在長途跋涉後回來了,並對張亮說:妳是壹個值得我忠告的年輕人。五天後壹大早在橋上見。
第五天早上,張亮匆匆忙忙地早早趕到,但老人已經在橋上等他了。他還責備張亮來晚了,並告訴他五天後早點回來。五天後,張亮在雞叫的時候趕到了橋上。沒想到,老人先到了,他還責怪張亮來晚了,讓他五天後再來。
五天後,張亮半夜來到橋上,早早等候。過了壹會兒,他才看見老人走過來。老人這次很高興,把孫子兵法送給了張亮,告訴他要努力學習。
張得了寶藏,起早貪黑地學習,最後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幫助漢高祖平定天下。因功績卓著,與蕭何、韓信壹起被稱為“漢初三傑”。
這個故事的教訓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引導孩子,在成功的路上,壹份耕耘壹份收獲可能來得晚,有些耕耘可能看不到收獲。那麽這個時候壹定要教育孩子,欲速則不達,積累也是成功的基礎,厚積薄發。在成長的道路上,只要妳有耐心,壹步壹個腳印,持之以恒,朝著目標努力,總有壹天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巴金曾說:我們有壹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壹代又壹代學者留下的傑作。它教育我們,激勵我們,讓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社會更有用。
沒有人生來就是完美的天才。在成長的路上,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都是在壹個修行的旅程中。只有學會從前人的經驗和智慧中吸取知識和能量,不斷修正自己的前進步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