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前後期詩風迥異。前期主要學習杜甫關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杜甫畫像充分說明了他對杜甫的傾倒。這壹時期的詩歌內容豐富,充滿激情。在藝術上,近體詩多模仿杜甫的詩法,古體詩明顯吸收了韓愈詩歌剛健、蒼勁、率直的特點。但“閱墨”、“終篇似散文,惟韻”(《王靖雯龔氏註》引李益語)等詩,助長了對宋詩的枯燥討論。他後期的詩歌在藝術上沿襲了杜甫“詩律漸老漸精”的道路,在對仗、用典、格律上追求完美。還吸收了王維詩歌的優點,進壹步增強了藝術美。葉夢得說:“晚年王詩律特別嚴,遣詞造句,偶而不能發。然而,他的意圖和言論是隨意的,他的話是自然的,但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可比性(《石林詩話》卷)。吳稚真說他“寄情於世外,悲壯之情在閑”(《臨川詩序》),都恰如其分地指出了他後期詩歌的藝術特色。嚴羽把王安石的詩稱為“王龔景體”(《滄浪詩話》),主要指的是後來的詩風。也有對王安石後期詩作不滿的,如說他“受傷”(引自《方詩話》)、葉□說他“只是嬌氣”(《學序》卷四十七)、趙翼說他的幾首詩“都是字面苛求之作,而他已疲憊不堪。但從總體上看,王安石的詩歌創作對肅清的影響、開創宋詩局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對樂府詩的著名評論,“似最不凡,然易而難成”(《論張詩》),包含了他自己的創作,給後世詩人以深刻的啟示,黃庭堅、楊萬裏都受其影響。但他有時愛煉拙句,講求裝逼之韻,使用晦澀經典,開啟了江西詩派追求危韻硬語等形式技巧的不良風氣。王安石的詩數量不多,但藝術性比較高。《別館冷砧》中的“支壹情窘”壹詞:【桂枝香】《金陵懷古》當之無愧為“壹清真,嘉軒”(《義恒關詞選》),兩者都是難得的佳作。收集和版本王安石的詩和散文在宋徽宗被薛昂等人編成壹部文集,早已失傳。傳世的有兩種:壹種是《臨川先生文集》,明代嘉靖二十五年的《應運□刻本》和嘉靖三十九年的《何忠誠刻本》廣泛使用,均為100卷,源於南宋紹興詹大和刻本,稱為臨川版。另壹本是王文的公文集,也是100卷,但書名和編排與臨川不同,只剩下兩本。中華書局於65438年至0959年編纂出版的《臨川先生文集》是以臨川本和其他善本為基礎的。文末附韓從《王文公文不全集》中收集的佚文詩文47首,作為附錄。這是壹部比較完整的王安石文集。1961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獲得《龍書本》兩冊,並剔除其復本,使《王文公文集》完整。
王安石(1021 ~ 1086)是北宋傑出的改革家、思想家、文學家。符節這個詞,不對,是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
王安石就沒那麽有野心和見識了。他隨父隨官四處遊歷,目睹了北宋“民勞民財乏”的社會局面,在哲學、經濟、教育倫理等方面提出了壹套完整的新思想體系——“龔景新學”,鮮明地表明了他的唯物主義立場,給當時的思想界帶來了壹股清新之風,對後來中國的學術思想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也是王安石的。
李青二年(1042),第四進士。擔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的根源在於兼並。因此,宋仁宗趙真在嘉祐三年(1058)撰寫的《完顏書》中,呼籲對宋初以來的成文法進行全面改革,以扭轉積貧積弱的局面,立即實現成文法改革。封建士大夫也對王安石寄予厚望,期待他早日上臺。
因為深得宗申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在政治上做了謀士,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變法維新。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的第壹要務,說明了政事與理財的關系,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很好地解決國家財政問題。王安石上臺後,繼續發揮這壹觀點。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頭等大事,放在首位。
王安石雖然強調國家權力在改革中的主導作用,但不贊成國家過多幹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過多征收專利,提出並堅持“不過多壟斷法”的主張和實踐。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維新派制定並實施了壹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和商業,從農村到城市,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
同時,以王安石為首的改良派改革軍制,提高軍隊素質和戰鬥力,加強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了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人才,科舉和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變法侵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慈禧太後、皇親國戚和保守的士大夫聯合起來反對變法。
所以王安石和寧在熙七年來第壹次罷工。第二年再見。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的支持,無法進行改革。第九年,於希寧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此後壹直住在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掌權,之前所有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就因抑郁癥去世了。
在哲學思想上,王安石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壹些思想,這是壹種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思想。《洪範傳》和《老子註》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後者已失傳。他的文章以議論著稱,被列為唐宋八大家。在詩歌方面,他早年寫了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流傳下來的藏書有兩部,壹部是《臨川先生文集》,壹部是《王文公文集》,兩部都夾雜著別人的著作。王安石原名蜀、荊,死後又被封為王或王文公。
王安石22歲入科舉,從此步入仕途。近30年來,他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部分實行革新措施,改革弊端。1059年,他撰寫了著名的《商宗仁皇帝的話》壹書,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張,構想了後來西寧新法的初步藍圖。1069-1076年,王安石兩次相對。他在其龔景新論的基礎上,大膽提出了“天不足畏,祖不足學,人之言不足以表同情”的政治思想。
為了改變北宋政局,王安石不顧保守勢力的反對和阻撓,發起並領導了壹場以“理財”和“整軍”為中心,以“富國強民”為目的的聲勢浩大的社會變革運動,涉及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史稱“西寧新法”。因此,王安石被列寧譽為“11世紀中國的改革家”。
在文學上,王安石不僅在理論上獨樹壹幟,在創作實踐上也獨樹壹幟。他的詩薄、硬、直,散文邏輯嚴謹,文筆犀利犀利,留下了1540多首詩歌和800多篇散文,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他在《瓜州泛舟》詩中寫道:“春風綠在江南岸,明月幾時照我?”可以算是千古絕唱了。“桂芝項瑾陵懷古”壹詞是壹首著名的詩。《答司馬之言》和《寶蟾之行》被選作範文,編入中學課本。傑出的文學造詣是唐宋八大家的中堅力量,包括臨川集、臨川集、周官易欣、宋朔等。
他的散文與社會、政治、生活的實際問題密切相關,直接為他的政治鬥爭服務。答司馬建議分析司馬光反對新政的言辭,言簡意賅,委婉堅定,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觀點。讀《孟嘗君傳》,分析史實,駁斥孟嘗君培養學者的傳統觀念,談談如何做壹個“學者”。即使在像尚這樣的文章中,作者的意圖也不是要表達他的思想,而是要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在遊記這種最雄辯有趣的文體中,王安石經常引入哲學主題。比如《寶蟾山之旅》中,將近壹半的篇幅都在專門討論這樣壹個理性問題:想要做任何超出常規境界的事情,都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擁有超強的意誌。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王安石的散文多為議論文。他不太註意文章的氣氛,在感情上打動人。而是對當前的弊端進行了批判,在深刻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明確的意見。所以他的散文壹般具有很強的概括力和邏輯性,語言簡練,樸實無華,構思不凡。
王安石簡介(1021 ~ 1086)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符節這個詞,不對,是半山。臨川,撫州(今江西)人。封靖國公,名為王。石聞,又名王文恭。王安石的父親王逸,自幼在地方做官,輾轉於新幹、廬陵、新番、邵州等地,景四年(1037)全家定居江寧。早年接觸社會貧困,人民疾苦,有“為此而喪”之感(《感》)。他“讀書少”(《宋史·王安石傳》),“讀遍諸子百家之書,至於難經、平問、本草、小說,農婦工問無不”(答曾子固書)。2008年17、8日,嵇、齊自稱“只是卑微,而不妄自菲薄,欲與嵇、齊同樂”(《憶昔詩,示我兄弟》),表現出非同壹般的興致。到了二年(1042),他被列為陽第壹秀才,並簽書為淮南判官。清朝(1047)得知鄞縣後,開始興修水利,借錢給百姓,深受百姓喜愛。賈□ (1056)元年,牧判官,後為常州官,提江東刑獄、三司判官、聖旨。他在做法官時,受同事宋的委托,以他的《唐詩別集》為基礎,編纂了《唐詩選本》。宗申即位,被稱為翰林學士兼講師。熙寧二年(1069)任參政員,次年參拜丞相。在宗申的支持下,制定實施了農田水利、青苗、全損、護甲、免役、易市、護馬等新法,增強了國力。由於反改革派的猛烈攻擊,於希寧於第七年(1074)停止了訪問,並於次年恢復訪問。入了三經新義,成了秀才。熙寧九年(1076),再次辭官,隱居江寧,專心學術研究和詩歌創作。元朝元年(1086),司馬光上臺,廢除新法。王安石悲憤而死。王安石事跡見《宋史傳》、《資治通鑒長卷》、《宋年譜》、《宋人軼事集》、《宋鈔》等。王安石是歐陽修倡導的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早在三年(1043),他就批評派代表楊儀、等人“以詞染當代,士迷其創見”,批評他們的文風為“文章無序”(《張刑部詩序》)。後來隨著變法思想的形成,他的文學觀明顯表現出功利主義傾向。他的文學主張的核心是:“文章適天下”(《董傳》)和“有所為而補天下”(《大師之書》)。但並不否認修辭技巧的作用:“形式美不足,無先也可”(同上)。他的文學創作就是這壹命題的具體實踐。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壹。在他的散文創作中,最突出的成就是雜文。大致可以分為四類:①直接向皇帝背誦政見。比如《仁宗遺言》壹書,批判了北宋中期整個官僚政治制度的腐敗,提出了“先王合法化”的主張,主張“以變應萬變”;《本朝百年無事□子》系統闡述了仁宗在位41年間政治措施的得失,力勸革除“末依風俗之弊”。這類文章具有組織嚴密、分析精妙、用詞大膽直接、語氣慎重、語氣誠懇樸實、催人奮進等特點。尤其是《仁宗遺言》壹書,字斟句酌,體量宏大,思想精細,親近他的梁啟超認為是“秦漢以後最大的文字”,而賈誼的《陳正詩書》卻是“壹點點方”(王章21)。②是壹篇現實主義的散文。比如國源、石屹短小精悍,比較有技巧;“興賢”和“約”從兩面反復論證,很有邏輯;《閩》和《知人》批判世人沈湎於舊習,國君不知賢,筆觸犀利,貢獻深遠。(3)是人物和歷史批評的理論。如子貢、雲朔、伯夷、讀《江南錄》、讀《孟嘗君傳》、讀《柳宗元傳》,與傳統觀點相反,這些都是前人沒有發表過的,楚辭認為可以“望史記贊之,妙之”其中《讀孟嘗君傳》全文不到100字,卻是短文中的傑作。(4)書序和書信及其他。如《周序》、《詩序》等。,反映他在學術見解上反傳統的政治態度,即蘇軾所謂“陷六藝之遺,斷其己意”(《王安石贈某師》);文筆“簡而能之”(沈德潛《唐宋八字鈔》卷三十),字字有重點。答司馬建議以嚴密的邏輯反駁司馬光對新法的批判;《答盧吉福》是壹部以排解遺憾和委屈為態度的絕交書,把個人恩怨放在壹邊,表現出壹種開放的心態。敘事在王安石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物傳記,如《第壹大夫》,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他的父親、君王、國王、官員,清正廉明。筆墨不多,但印象比較鮮明。《尚鐘勇》描寫了鐘勇因為後天不學而最終從神童淪落為普通人的悲慘經歷,陳述了勸其學習的目的。主題很典型。墓誌銘數量眾多,通常是對墓主生平、官史、性格的總結。文筆簡潔、精彩、幹凈,我偶爾插入幾個生動的故事,重點突出,親切感人。如《贈商侍郎孔公墓誌銘》寫不善鬼神,舉了幾個殺怪殺蛇的例子,勾勒出壹個無神論者的形象。遊記如《寶蟾山之行》,“以題寫己,以情深,貧工妙”(李光地引《唐宋禦選·問春》卷五十八)。總的來說,王安石的敘事散文並不以寫山水、傳故事為主,而更喜歡借題發揮、抒發思想,所以有些作品明顯不夠生動。歌詞多為謳歌。用四字韻寫成,如《祭袁》《祭範瀛洲鐘燕文》等,文字樸實,深情,頗有感染力;以雜韻寫成,如《頌歐陽文忠》,高度贊揚歐陽修的文學成就和道德情操,用韻清晰,充滿感激之情,在當時各派所寫的悼亡詩中最為突出。但是,有些為他人和純粹為娛樂而作出的犧牲,是不能免除習俗的。序言中還有抒情的文章,如《壹個同學的告別》,表達了朋友間相互告誡、相互安慰的意思,唱得深沈婉轉。王安石早年學孟子,學韓愈。歐陽修向他指出:“孟和韓雖高,也不必相象。拿他們天生的耳朵。”(《與王的第壹書》)從此,得到了啟示。他集韓非的嚴謹、荀子的豐富和楊雄的古樸、古樸於壹身,形成了壹種獨特的風格:陡峭的雕刻,蒼勁挺拔,質樸自然。吳德玄說:“王是古之積書不厭者”(《月初樓中國古代文學概論》),指出其能勝眾人之美的優點。現代人朱自清說:“王是政治家,他的作品是輝煌的。”(《經典著作》第13版),指出他的散文與歐陽修、蘇軾的區別。王安石的詩歌不僅數量眾多,有1500多首,而且鮮明獨特。退居江寧之前寫的詩,大多屬於政治詩。他把自己長期觀察分析社會現實的感受和濟世、規範風俗的願望寫進了詩歌,主要有《情》、《河北人》、《受鹽》、《賞詹亦然江東遊茶》、《法西》、《合並》、《救兵》、《讀禦書》、《二韻》、《傅勇》等。這些作品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內容比較充實;在藝術上,壹般都有壹些缺點,比如議論太多,形象不夠,語言生硬。如《並》詩,洪邁認為“其言不盡”(《容齋詩話》卷三)。上任後,他否決了新法律。在反維新派的攻擊下,他創作了《許多人》、《贈也》、《張旺》、《詠物詩六首》、《孤獨童》等詩歌,表現了他推行新法的堅定意誌。王安石是壹位愛國詩人,表達愛國情懷的詩歌在其政治詩中占有壹定的比重。《入塞》、《送趙赴陜受刑》、《xi帥》、《陰山畫虎》、《平解》等都是此類詩歌的代表作。也有不少關於歷史和懷舊的詩。如商鞅、宰□、韓信,範曾、賈生的兩首詩等。,都有深刻的含義。李東陽認為“有大筆力,不可壹目了然”(《槐鹿堂詩》)。歷來為人們所熟知的曲兩首,都是以細致入微的描寫和精妙的議論,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昭君這個令人同情的形象上。黃庭堅認為“可與李翰林、王右丞比肩”(引自李泌《王敬文公詩註》)。王安石還寫了大量的行旅、登船、贈禮、悼友的作品,其中《行旅之思》、《登上飛的巔峰》、《西太平洋上的宮墻》、《與老孫別離》、《送別成公守洪州》、《送王逢源》、《思念王逢源》等都是難得的佳作。但也有不少作品是流傳典故、成語的客套話、空話,藝術價值不高。王安石退居江寧後的10年間,思想十分矛盾。壹方面,他繼續關心新法,並寫詩贊美其效力。《元豐五首》、《元風行顯德》、《侯元風行》描繪了人們豐收後的歡樂景象。雖然他們並非沒有美,但可以看出,他仍然熱情地支持宗申繼續實施新的法律。他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名句《北皮杏花》最後兩句“寧被吹成雪,不被南客碾成灰”,陳艷認為“不過是他自己的身份”(《宋詩精粹》卷二)。其他作品如《藜》、《梅花》、《獨山梅花》、《王宓石》、《貓頭鷹》等,都表現出他不忘政治、拒絕超脫事物的積極態度。另壹方面,由於宗教派別在推行新法時越來越搖擺不定,王安石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他不得不求助於佛教來緩解自己的精神壓抑。三首詩示寶覺,示無主,三個寓言,二十首詩在壹座冷山裏撿,都表明他離人間越來越遠。此外,他還表達了對山川的熱愛,陶冶了自己的感情,寫了大量的田園詩。其中《南浦》、《染雲》、《尹先生書湖壁》、《河畔》、《北山》、《泛舟瓜州》都是古今公認的佳作。王安石有大量的詩詞,有些是自然的。在他的倡導下,這種特殊的詩風在宋代發展起來。所以嚴羽說,“《龔景》是集句最長的。”(《蒼話》)
王安石前後期詩風迥異。前期主要研究杜甫對政治的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