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8.11孔子說:“若有周公之才之美,則驕橫小氣,其余不足。”

8.11孔子說:“若有周公之才之美,則驕橫小氣,其余不足。”

8.11孔子說:“若有周公之才之美,則驕橫小氣,其余不足。”

孔子說,即使妳有周公的大才,如果妳驕傲小氣,那所謂的才也不值得壹看。

張解釋:驕傲就是“吹噓自己的能力”;小氣就是“妳想擁有某樣東西,妳可以做到,但妳不想讓所有人都做到”。

驕傲,驕傲是個大問題,好像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問題是什麽呢?自恃才華,輕視他人,排斥他人,只是毛病之壹。還有壹個更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不能善待他人,也不能善待他人。

人壹旦驕傲了,就不想學別人,也不想學別人。靠自己的小玩意是不可能有什麽大才能的。

小氣就是以為自己有壹些本事,怕被別人學去。躲來躲去,妳問他,他絕對不會教妳。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學習中的“保密”。

傲慢又小氣,他的才華沒什麽可看的,所以孔子說還不夠!

解讀賦能王?

妳好,妳好,早上好,節日快樂!

晚上做個演講,實現自己的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快成長!妳付出的越多,妳得到的越多!

讓我們先復習壹下昨天學的內容。

上壹章我們講到:孔子曰:“汝勇而疾,有亂也。人無情,病甚重,亂也。”

妳什麽意思?即社會亂象有兩個根源,壹個是個人的,壹個是與人交往的。

從個人角度來說,如果壹個人很勇敢,但是受不了貧窮,守不住自己的位置,他就會鬧事。

所以對於我們個人來說,首先要擺脫貧窮,同時要加強個人修養,多讀書,多向聖賢學習,這樣才不會鬧。亂是容易出問題的,那就是刀口舔血的生意。

亂的另壹個原因是,與人相處時,不要認為自己是君子,別人是小人,我就可以壹本正經地指責別人,痛恨邪惡。

這種情況下,妳很容易讓別人壹點面子都不給。他得找點事,不能給妳穿小鞋。那時候妳得到的真的不是妳想要的。在這裏,我們提倡要有壹顆愛和寬容的心。

妳把他當君子,他就可能把妳當君子,妳把他當小人,他就把妳當小人。這壹點壹定要註意,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壹味指責別人,否則容易惹事,是亂象的根源。

嗯,簡單回顧壹下我們昨天說的內容,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壹節非常非常有價值。價值在哪裏?就像我剛剛給妳的文字指南,怎樣才能鑒別壹個人是否值得學習?如何判斷壹個人?他有才華可以嗎?

我們先來看看原文。子曰:“有周公之才之美,則驕橫小氣,其余不足。”

這句話的簡單解釋是,即使妳有周公的偉大才華,妳也有他的美德。假設妳既驕傲又小氣,那麽妳所謂的天賦就不值得看,不值得提,不值得學。

如果我們簡單的理解這句話:我知道,不要驕傲,不要小氣,妳以為妳懂,妳以為妳已經懂了!那妳就太膚淺了。

《論語》最大的特點是什麽?就是文字很簡潔,內涵很深刻很寬泛。妳必須用心去琢磨它們,這樣妳才能真正知道它們是什麽意思。

在這壹章中,孔子首先提到周公,說他有才華之美。周公是誰?之前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再來說說周公。

如果妳不談論周公,妳就不了解周公,所以妳不知道周公有什麽才能和德行!

周公是誰?周公是孔子最崇敬的聖人。我們之前說過,我們的偶像,永恒的老師,聖人的老師是孔子。

孔子把幾百年前的周公當成自己的偶像,周公就是我們的偶像。

周公的父親是,他的哥哥是,他的侄子是,他的兒子是壹只鳥,是魯國的國王。

他制定了《周禮》。可以說,孔子繼承了他的禮法體系,並加以總結和完善,以適應當時的情況,從而導致了儒家兩千多年的文化,可見其地位之重要。

周武王死後,周成王還年輕的時候就執掌朝政,實際上執掌朝政長達七年之久。七七年間,有10人拜他為師,有12人交了朋友,有49個普通人可以隨時見到他,有100人可以經常來給他出謀劃策,有1000人去求教,有數萬人在朝廷工作與他見面。

周公有“壹浴三抱發,壹餐三吐餵”的典故。洗澡,洗頭壹次,挽頭發三次,因為有人來看妳,打斷了妳。吃壹頓飯,只要壹聽說有人來找,我就會立刻停止進食,把嘴裏的食物吐出來,生怕咀嚼耽誤時間。

妳看,如果我們中的壹個人來做某事,我們正在吃飯。等我吃完飯後。他不能。我吐出來,連嚼的時間都沒有。趕緊去面試,別耽誤正事。

哪怕是洗頭吃飯,也可以被打斷很多次。可見周公非常重視人才和別人的意見,對別人體貼關心,而不是愛惜自己。這就是成語:周公吐食,天下歸心!後來曹操在《短歌行》詩中寫下了這句話。

華山說:周公是個天才,中國活了五千年。如果他說他是第二,就沒人敢說他是第壹了!這句話怎麽說實話?他是這麽認為的。

那麽我覺得孔子就是這樣的人,也可能有人覺得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人,不管他是誰,也就是說周公是壹個大聖,壹個真正的聖人。

周公有才華嗎?肯定是有才!他會搞儀式和壹套禮儀。他沒有天賦嗎?有什麽美德嗎?正如妳剛才看到的,他對待他的臣民和下屬是如此之好。這是美德。

這麽多人願意給他出主意,說明他善於吸收別人的長處。如果他誰的話都不聽,別人還會願意給意見嗎?

周公的兒子伯禽被封在魯國。因為他本來就被封了,自己拿不出來,就放了兒子。小鳥告別的時候,周公告訴他,這句話大家可以好好聽聽: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魯王,就對人才傲慢。我是文王的兒子,的弟弟,做了國王的叔叔,我是當權者。我現在還抓著頭發三次,怕自己疏忽了別人。即便如此,我也擔心自己留不住所有的人才。

聽說過:德廣,敬守者榮,地豐,守儉者安;以謙遜守護者,貴也;那些強大的,用恐懼守護的人贏了;聰明有智慧的人,和愚人壹起守護的人受益;學而記之者多,守而淺之者廣。這六條是謙虛的美德。

我再簡單說明壹下這六點,就是妳德行好,態度上壹定要恭敬。即使妳有更多的土地和更多的財富,妳也需要節儉,而不是奢侈。

無論妳的職位有多高,都要覺得自己低不高。不管多少人兵強,都不要欺軟怕硬,覺得自己牛逼。大家都怕妳,妳也應該怕。不要輕敵。

妳再聰明睿智,也應該覺得自己笨,需要學習,而不是覺得自己了不起,因為老子天下第壹,沒有人比得上我。

就算妳再博學多識,也要覺得自己還是淺薄,才能有進步。

做好這六件事,就能管好魯。事實上,齊魯已經成為壹個禮儀之邦和文化之鄉。在世界上,中國是禮儀之邦。其實周公是有很大貢獻的,我們山東民風淳樸,也和當時的周公有關。

花了壹半的時間講周公,實際上是告訴大家周公是誰,所以即使妳有周公的才華,如果妳傲慢小氣,那妳也沒什麽好學的,這是第二點。

說到這兩個詞,“傲慢”和“卑鄙”,張解釋說,“傲慢就是“吹噓自己的能力”;小氣就是“妳想擁有某樣東西,妳可以做到,但妳不想讓所有人都做到”。

到底是什麽意思?驕傲就是驕傲。驕傲是個大問題。每個人都知道它在哪裏。是自力更生還是天賦異稟?覺得自己有能力,看不起別人,拒絕別人遠離,這是個問題,也就是態度問題。

有什麽問題?其實更大的問題是,我們不能善待他人,也不能善待他人。

妳什麽意思?先說善待他人,善待他人。這是舜的大德。

孟子曾說順:大順有大義,與人為善,舍己為人,以樂為善。種莊稼,制陶,捕魚,甚至當皇帝,無非是取之於人。把別人當好就是對別人好,所以妳對別人好也是大好事。我們之前也講過這壹節,什麽是善待他人。

即大順的偉大之處在於善待他人,善於像他人壹樣,向他人學習,按照他人好的方法做事,放棄自己跟隨他人,壹看到自己的方法不如他人,就拋棄自己的方法,願意善待他人。

想想看,如果妳驕傲自滿,覺得沒人能比得上妳,妳會向別人學習嗎?妳還會接受好的建議嗎?我不會!所以自滿是敵人。

我們壹直強調要謙虛,不要驕傲,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妳驕傲,妳擋住了自己前進的路。妳不再進步,不再成長。還能學到什麽?

妳看哪個偉人,哪個偉人,不是壹直在學習,在成長,在進步。妳以為妳努力了,妳會發現他比妳更努力!妳覺得妳每天讀壹本書就很好。人壹年讀幾百本書,天天做,把每壹本書都學透。

他們學壹部經典,他每壹章每壹個字都能說123。我們能做到嗎?

我相信現在的戰友們,如果妳們認真和我合作,妳們也能做到。

再說節儉,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有知識和才能的問題。我覺得自己有點本事,怕被別人學。妳問他,他不會教妳。在學習方面,就是隱藏私人利益。妳覺得這樣的人有什麽好學的嗎?

按照我現在說的,就是不分享。妳覺得現在很多牛逼的人的共同特點是什麽?只是願意分享!

他把自己知道的,學到的好的東西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讓真正認可他的人跟著他學習,結果也是進步和成長。

就像我們昨天從李笑來老師的文章中學到的,當我們遇到壹個高尚的人,當我們分享時,我們不僅幫助了別人,成為了別人的高尚的人,也成長了自己。

因為我願意分享,因為我壹直在成長,別人壹定能看到希望,願意幫助妳,願意成為妳的貴人。這也是成為貴族的科學途徑。

但如果妳在隱瞞什麽呢?妳認為這東西是我的。如果我告訴別人,別人也會,也會影響到我。妳是不是太小心眼了?妳從不幫助別人。妳對別人有什麽價值?妳壹文不值。妳的才華有什麽用?

妳可能會說,這個“刻薄”是指妳的思想嗎?其實要說思想上小氣,他在財產上更小氣。我給妳講幾個故事吧。

五代十國的時候,有壹個小王朝叫後唐,後唐的國君叫李。

他是後唐的開國皇帝,被卑鄙打敗。李在戰場上是壹位偉大的軍事家。他即位時才24歲,卻打敗了老謀深算的朱溫,打敗了契丹鐵騎,消滅了割據國劉仁恭,建立了後唐。

但是李有壹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驕傲和卑鄙。他滅了後梁後,得意洋洋,吹噓自己用手指成就了天下,從而抹殺了將軍們的戰功。

建國之初,為了滿足貪欲,他搜刮郡縣和藩鎮。王室裏的錢越積越多,但負責軍餉和宮廷開支的外國國庫卻常常枯竭。

即使在軍事緊急情況下,李和女王也拒絕給予任何東西。

李夫婦大吃大喝,揮霍無度,而唐軍兵卻經常缺吃少穿。為了填飽肚子,有人在山裏挖野菜,有人賣老婆孩子。士民們紛紛抱怨,但李充耳不聞。忍無可忍的士兵發動了叛亂,李和動員士兵勤政,但很少有人響應。

他親自率軍出征,並從國庫中拿出黃金和絲綢送給士兵。士兵領了賞後,非常生氣,罵:“我們的老婆孩子都餓死了。這金絲有什麽用?”

戰後不久,他被打敗了。李迅速率領大軍返回洛陽,大部分士兵在路上逃跑了。叛軍入侵洛陽後,李被壹枝流動的箭射中而死。

每個人都知道隋朝有壹個皇帝楊迪·楊光,而且每個人都知道他的惡名相當大。其實這個人很有能力,是個很厲害的人。

他有傑出的軍事和政治才能。年紀輕輕就被隋文帝任命為平南陳總司令,完成了國家統壹大業。政治上,他發起科舉,以非常手段修法。然而,楊光有壹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極其傲慢,看不起任何人。

當了皇帝後,他更是歡欣鼓舞,驕橫跋扈。他不僅挑釁北方強敵突厥,還發動軍隊三次攻克高句麗,企圖建立將載入史冊的事業。而且不顧民力枯竭,開鑿大運河,還在江都、洛陽進行建設。壹次次瘋狂的舉動耗盡了大隋的民力和國力,他自己也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再給妳講個故事。大家知道,我剛開始講《論語》的時候,說過歷史上有壹個名人。他特別推崇《論語》,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是誰?這是趙普,宋朝的開國宰相。

說到開國宰相,當然還有開國皇帝。開國皇帝是誰?趙匡胤,我們之前已經談過很多次了。

趙匡胤喜歡晚上穿便衣去大臣家,因為他和趙普很熟,壹個宰相和壹個皇帝關系很好,他特別喜歡趙普的家。

壹個冬天的雪夜,趙普夫婦以為皇帝不會來了,因為天太冷了,而且雪下得很大。結果晚上聽到敲門聲,又來了。

但這嚇壞了趙普夫婦。為什麽?就是因為當時南方還沒有定下來,下午又交了壹批東西,他還沒有上報,所以暫時放在自己家裏,怕皇帝來看了以後說他貪汙私藏東西。

趙匡胤進來後,他很快解釋了原因。趙匡胤說沒關系,明天談生意。他在客廳轉悠,突然看到貢品裏有壹個大瓶子,是寫給趙普的。宋太祖很驚訝。打開壹看,連他自己都沒想到是金瓜子,包括趙普。

這下嚇壞了趙普,如果貪汙的名聲成立,豈不是傾家蕩產?

趙匡胤說,放心吧,妳身為宰相,別人不知道,以為天下事是由妳這個書生決定的。如果外國給了妳什麽,就接受吧。有什麽大不了的?說,收下吧!好好照顧它。

為什麽要講這個故事?實際上,也就是說,趙匡胤善於用人,是壹個像趙普壹樣具有壹切才能和美德的人。即使他有壹點點腐敗,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小便宜。君子要寬容別人,但對趙普來說,他要求自己潔身自好。

這個故事講的都是有才無德,上面這個故事講的是有才無德。對比這兩者,可以看出法官的優劣。

好了,時間到了。簡單總結壹下吧。如果有人有周公的才華,但他既驕傲又小氣,那他就沒什麽好學的。

親愛的戰友們,這次節能我們能學到什麽?請慎重思考,積極回饋。

明天我們將學習下壹章。子曰:“三年之學,不難得也。"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我們明天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