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壹語文重點知識點總結
1,走壹走
相信(xìnú)佩服。佩服。
壹個嫩芽,壹根嫩綠的枝條,描述了壹個剛出生就孱弱的生命。
壹瞬間,不壹會兒;壹段時間。壹瞬間,很短的時間。
分手吧
受到不恰當的指責或對待,感到難過。
波光粼粼的水波舒ǐb?línlín描述了清澈的水面。
每個人都各就各位。gédéqísuǒ原意是人人滿意。之後,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了適當的位置或安排。句子:老師帶領學生在森林裏玩耍,學生們像壹群小鳥壹樣快樂。老師的身心得到了舒展,學生的眼界也開闊了很多,真的很到位。
2.回想秋天
癱瘓tānhuàn:身體任何部位運動或感覺功能的完全或部分喪失。比喻組織渙散混亂,無法正常工作。
Rage bàonù:大怒;它還描述了水勢的激烈攪動。
沈默chénjì:很安靜;沒有消息。
用拳頭或錘子打。
qiáocui:黃瘦;瘦損。形容壹個人的臉不好。
求yāngqiú:求,求。
看,看,看。
敏感m ǐ ng ǐ n:敏感;對外界事物反應迅速
告別juébié:離別;指沒有參加會議;喪失
燦爛的lànàn:鮮艷的顏色;坦率而不做作
絮絮叨叨:形容啰嗦。
優雅dànyǎ:(彩色圖案)簡潔大方;光(花、植物等的香味)
低沈的shēnchén:指聲音低沈;深度描述;淡定,不外露。
我喜出望外。特別開心的是遇到的比我預想的多。
壹遍又壹遍,描述了壹遍又壹遍。也描述了來回轉動身體。
初壹語文重點知識點總結
第壹,常識
1.路過莫懷戚。
2.《秋天的思念》:作者史鐵生。
3.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4.《金花》:泰戈爾,印度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5.“荷葉。母親”:作者冰心。
6.南朝劉義慶編輯的《世說新語》。
7.魏巍,散文家、小說家,代表作《誰是最可愛的人》。
8.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在19個月大的時候因為壹場高燒而雙目失明,雙目失聰。主要作品有《如果我有三天光明》。
9.英國政治家丘吉爾,1953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0.孔子(前551 ~前479),名,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儒家經典著作。
1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2.老舍,原名舒慶春,現代作家,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代表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壹家四代》,話劇《龍須溝》、《茶館》。
13.《觀滄海》選自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
14.《北堡山下壹泊》為唐代詩人王琬所作。
15.《錢塘春遊》的作者是唐代白居易,名樂天,號香山居士。
16.《天凈沙·秋思》是元代戲曲作家馬致遠所作。天凈沙是曲子的名字,秋思是曲子的標題。
第二,背沈默
1.《論語》第十二章
①解釋“學”與“思”辯證關系的那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②學習要謙虛,正如《論語》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復習是壹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對學習者意義重大:回顧過去,學習新的東西,可以為人師。
(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的時候,孔子建議不要焦慮:人不知,不在乎,不是君子嗎?
⑤孔子稱贊顏回關心窮人、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就是:壹勺菜壹勺酒。在壹個刻薄的巷子裏,人們不忍煩惱,卻不改回去後的快樂。
⑥孔子在《述爾》壹章中論述,君子對待財富的正確態度是:不義而富,貴如浮雲於我。
⑦唐太宗有壹句名言,“博采眾長,方能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選擇好的並跟隨它,改變壞的。
2.《看海》曹操
①《觀滄海》這首詩,通過豐富奇特的想象,創造了瑰麗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豪氣:日月之行若出其境。韓是才華橫溢的明星,若出其不意。
3.北堡山下壹個泊王灣
(1)詩中有壹句對句,蘊含著新事物是在舊事物解體中孕育出來的哲理。這兩首詩是:...夜晚讓位於太陽的海洋,舊的壹年融化在清新中。
(二)北堡山下壹泊,描寫長江的詩句是:直到退潮時兩岸變寬,無風攪我孤帆。
4.白居易錢塘湖春遊
①白居易在《錢塘春遊》中把握了早春的特點。用仰視的視角描寫鳥的絕美詩句是:幾只早起的鶯爭暖樹,誰家的新燕子啄春泥。
②白居易在《錢塘春遊》中抓住了早春的特點,以俯視的視角描繪了花草的美好詩篇:花愈來愈艷,淺草可無馬蹄。
5.《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1)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描寫景物的氣氛是蕭條、寒冷、荒涼。詩是:老藤隱隱,舊路細細。
(2)表現遊子思鄉之情的句子(點出主旨,直抒遊子之悲)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6.“雖然烏龜是長壽的”曹操
最能體現詩人慷慨激昂情懷的壹句話是:老馬臥虎,誌在千裏。烈士們在晚年充滿勇氣。
(2)用比喻來說明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那句話是:烏龜雖然壽命長,但還是有它的時候。壹條毒蛇在霧中飛行,最後落滿灰塵。
7.孟浩然,路過老人村
描寫朋友家優美自然環境的詩句是:我們看著綠樹環繞著妳的村莊,還有遠處群山的淡藍色。
②表達對朋友、對鄉村眷戀的句子有:等到山居假期,菊花時間我再來。
8.破山寺後面總是會建壹個佛教靜修處。
①描繪山寺幽深的景色,意境深遠的詩有:我的路彎彎曲曲,穿過壹個遮蔽的山谷,樹枝和鮮花,到了壹個佛教靜修處。
(2)以動示靜,以情示景,以意示意的詩詞有:這裏鳥語活山光,人的心靈觸池寧靜。
9.“聽說王長齡走了,搬到龍標窯來送這個”?李珀
(1)在《聽說王昌齡遷龍標瑤寄此信》壹詩中,借物抒悲的詩句是:華陽終日落淚,文道龍渡五溪澗。
(2)李白在《聽說王昌齡移龍標要走》中擬人化了明月,表達了對朋友不幸被貶的深切同情和關懷。名句是:思念心明月,它會隨風而去,直到夜郎溪。
10.《雨夜給北方朋友的筆記》李商隱
①李商隱在《雨夜給北方壹個朋友的筆記》中,用相逢的喜悅襯托了客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化為重逢的希望。名句是:共剪西窗燭時,卻談晚雨。
初壹語文重點知識點總結
1.話
恐慌,恐懼。
苛捐雜稅:指當時反動政府強迫人民繳納的各種稅費。
交(冀o): ①交、送、繳公糧。武力投降:交出敵人的武器。
交談:這篇文章的意思是找壹些話題與他人交談。
睡得香(hān):睡得香甜,無憂無慮。
屈:屈。
嗚咽(yè):這篇文章描寫的是淒厲的水聲。
2.內容結構
老山界是紅軍翻越的“第壹座難山”。這篇文章按時間順序描述了壹天半內發生的事情。從結構上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壹部分(1段)對嶗山邊界進行了簡要介紹。開頭指出“三十裏高”,表示嶗山界的山又高又陡,暗示難以翻越。
第二部分(第102-103段)。2-32)描寫紅軍如何越過舊山界。這是正文的主體,按照時間順序和地點的變化可以分為四層。
1樓(第21L節)從當天下午寫到天黑,從山溝寫到山腳下,描寫了“我們”和瑤族人民的談話,表現了紅軍的嚴明紀律和瑤族人民對紅軍的支持和幫助。
第二層(12-22段)從天黑後寫到天亮前,從山腳寫到半山腰,描寫陡峭懸崖的高度和險峻,紅軍在雷公巖前宿營,表現了攀登的艱辛和紅軍的樂觀。
第三層(第23-30段),從第二天黎明寫到下午兩點多,從雷公巖寫到嶗山山頂。描寫了崎嶇的山路和紅軍堅強的意誌,指出紅軍長征翻山越嶺是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層(31-32段),在山頂休息後,從山頂寫到山下,描寫紅軍下山的情景,表達成功到達營地的喜悅。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走過的第壹座艱難的山。
初壹語文學習方法。
1,養成閱讀和背誦的習慣。
學習語文,壹定要養成讀課文、背課文的習慣。因為壹方面,只有在反復閱讀中,才能達到識字和理解的目的,“書讀百遍,其意不言而喻”;另壹方面,只有在反復閱讀中,才能深刻感受到語文獨特的審美表達。
2.學會思考
閱讀時妳必須學會思考。吸睛,吸口,吸心。只有邊讀書邊思考,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獨特的理解,獨特的體驗和評價,才能有新的疑問,新的發現,新的發展。
3.增加閱讀量。
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要涉獵,開闊視野,形成知識網絡。所以我希望多讀壹些有用的課外書,多瀏覽各種報刊雜誌,學會從電視、廣播、網絡上獲取信息,學會粗讀、通讀、跳讀。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語文水平自然會提高。
4.經常查閱參考書
語文是壹門包羅萬象的語言學科,參考書是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用好參考書,事半功倍。有時候自己查字典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自己在參考書上查自己認識的單詞,自然會印象深刻!
5.養成有意識積累的習慣。
學習漢語是壹個積累的過程,不可能壹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讓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需要大量的閱讀和背誦。當我們有空的時候,讀它。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性情。然而,我們不應該只是閱讀,還應該思考。我們要準備壹個筆記本來記錄摘抄,把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好句子抄下來,時不時看看,使之成為自己的。當妳遇到疑惑和困難的時候,妳也要把它們寫下來,和別人討論,聽聽他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