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太貪心,結果適得其反。
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蜀食象,三歲出骨。”
原文:
巴蜀食象,三歲出骨,君子服之,無心臟病。它是蛇綠色,紅色和黑色。有壹天,黑蛇綠了,在犀牛的西邊。
翻譯:
有壹種蛇叫巴蜀,能吃大象。每吃壹頭大象,都要花三年時間把大象骨頭吐出來。大德之人,如果有幸吃到蛇肉,終身不會患心腹部疾病。巴蜀蛇的皮膚由綠、黃、紅、黑四種顏色混合而成,五顏六色。也有人說巴蜀蛇是黑色的,頭是藍色的,壹般生活在犀牛居住地的西邊。
語法復雜句型;作為賓語、定語、從句;帶有貶義。
擴展數據:
“人心不足蛇吞象”作為勸世名言,在各地流傳的版本各不相同,但勸人知足的目的在某種意義上和守本分是壹樣的。它所蘊含的哲學教育啟迪了歷史上的幾代人,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對正確引導人們的意識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人可以自律,自我節制,不做損害他人利益和利益的事,也不要得寸進尺,引咎自取,迷失方向,這比祈求上帝保佑自己貪汙,殺人不犯罪的效果無與倫比。
“蛇吞象,因人之心不足”的豐富文化內涵,早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百花齊放的壹朵奇葩,成為我們說服對方、推己及人、做人做事的法寶之壹。
百度百科-蛇吞象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