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亂七八糟”這個成語是怎麽來的?

“亂七八糟”這個成語是怎麽來的?

“亂七八糟”常用來形容無序、無組織、混亂和困惑。但是為什麽是“亂”而不是“亂”呢?其實“亂七八糟”這個成語來源於歷史上兩個非常重要的典故。

“亂七”是指西漢時期發生的“七國之亂”。西漢初,劉邦在鏟除異姓諸侯的同時,分封了壹批劉的子弟為王,希望依靠劉氏宗室的力量作為皇權的羽翼。但隨著諸侯勢力的不斷擴大,其弊端和隱患也逐漸顯現。經過幾個朝代的演變,到了景帝時期,諸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其中齊楚吳三國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嚴重威脅到了漢朝的中央政權。大臣晁錯為了減少君王的采邑,鞏固中央政權,建議景帝“削藩”。景帝采納了晁錯的建議,下令在同姓國王中實行“削藩”政策,引起了國王們的強烈反對。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吳、楚等七國聯合起來,以“殺晁錯、凈君邊”為名發動武裝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叛軍入侵長安之初,景帝有點心慌,聽信讒言,殺了晁錯,但諸王的軍隊不退反進。景帝後悔不已,決定武力反制叛亂,於是派太尉周亞夫領兵去征服。周亞夫在吳楚曾多次以固守城墻的戰術挫敗盟軍的進攻。吳楚的盟軍士兵餓死了,投降了,損失了無數的人,最後失去了陣地。三月,吳王劉濞率殘兵數千退守丹徒,急赴江蘇鎮江,被東嶽人所殺。其他國王相繼被打敗,有的自殺,有的被殺。至此,三個月後,“七國叛亂”被平定。這就是歷史上的“周亞夫平齊之亂”。“亂七八糟”壹詞由此而來。

“八害”指的是晉朝皇宮裏著名的“八王之亂”。西晉初年,金朝建立後,司馬燕擔心其他博士會奪走他的政治權力,於是把皇室子弟分別立為親王,並規定他將享有許多特權。司馬燕死後,繼位的惠帝司馬忠愚蠢至極,無法治理國家大事,大權落入其祖父楊鈞之手,這讓司馬燕的妻子家後極為不滿,她暗中用了壹招殺死了楊軍及其同伴。後來,家後邀請汝南王司馬亮協助政府。司馬亮上臺後,也是獨斷專行。於是,司馬懿太後殺了司馬亮,司馬懿出來輔佐朝廷。然而,司馬懿不聽家後的話,家後設計殺害了司馬懿。後來,為了統治朝野,賈太後毒死了皇太子司馬通,廢他為庶人。當時負責鎮守中央王朝的趙王司馬倫趁機發動兵變,打出了為太子司馬通報仇的旗號。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發兵攻打洛陽,斬殺家後及其同伴,壹場長達16年的皇室權力混戰就此開始。首先,司馬倫的行為引起了司馬棠、成都郢和河間於的強烈反對。他們壹起殺死了司馬倫,幫助惠帝恢復了王位。後來司馬昱和司馬穎殺了司馬通。東海王司馬越非常生氣。他發兵進攻,壹舉殺死了司馬穎和司馬懿,毒死了惠帝,並建立了壹個新皇帝,他掌握了朝鮮的權力。因為參與這次混亂的同姓國王有八個: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威、齊王司馬倫、河間王司馬唐、成都王司馬英、王司馬、長沙、東海王司馬嶽。因此,這場混戰的歷史被稱為“八王之亂”。這場皇宮裏的血腥爭權奪利,持續的時間遠比“七國之亂”要長,人民遭受的災難更多,也嚴重削弱了西晉政權的統治力量。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八王之亂”被形象地稱為“八壞”。

從此,人們把“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這兩個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得到了“亂七八糟”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