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包取物”的本義是把手伸進包裏取東西;比喻容易把事情辦好;在句子中可以充當謂語和定語;帶著贊美。
成語出處:
中國以我為相,以江南為例。(宋歐陽修等。,“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後人據此總結出“探囊取物”這個成語。
成語典故:
五代時,後唐名將韓熙載因父親被明成祖李所殺,準備離開中原,前往江南吳國。?
韓熙載走的時候,壹個叫李毅的好朋友為他送行。臨別時,韓熙載對李毅說:“如果江南各國任命我為丞相,我壹定會率軍北上,迅速平定中原。”
李毅聽後說:“如果中原各國任命我為丞相,攻占江南各國就像從囊中取物壹樣容易。”?
韓熙載投奔吳國不久,吳國就被南唐征服了。但南唐也是朝政多變,奸臣當道,所以沒能得到重用。於是,他借酒消愁,和葛吉思混在壹起,所以壹直沒有當上宰相,當初的誓言自然也沒有實現。
李易的情況與韓熙的情況非常不同。後來在北周當了將軍,奉命平定南唐。他在南征過程中打了很多勝仗,立了很多功。只是他做宰相的誓言沒有兌現,但是成語“找事”流傳下來了。
成語寓意:
韓熙載與古力的對話成為千古美談,韓熙載最終成為南唐宰相。由於奸臣,皇帝昏庸,無所作為。李益率軍討伐南唐,卻沒能實現自己當宰相的理想。可見,理想與現實總有壹定差距,但為理想而奮鬥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探包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