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語]
意譯
不要把自己不願意接受的東西強加給別人。《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欲望:想要,希望。史:加上。
來源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孔子說,‘我原諒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第二十四章,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仲弓的壹段對話。對話的目的是教導弟子什麽是“仁”。
原話是:仲宮文任。子曰:出門必見貴客,使民以大祭為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州內無怨,家內無怨。仲宮曰:雍不敏,請與我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字面上來說就是不需要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強加給別人。
就像孔子看不起勞動壹樣,他也不能要求弟子看不起勞動。如果妳這樣做,就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
這句話的引申意思可以理解為,如果自己做得不夠好,就不能要求別人做得比自己好。
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人壹定要寬容,要以寬容的心與世界交流,這樣才能給自己少樹敵。否則妳會四面樹敵,人生之路會越走越窄。從處理人際關系的角度來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是挺管用的。比如老板給甲乙兩個員工分配了同樣的任務,由於甲方的綜合能力遠遠超過乙方,他很好地完成了任務,而乙方沒有。這個時候,無論是老板還是員工A,都不能訓斥甚至挖苦員工b。
因為員工B和員工A不是壹個級別的,讓壹個小學生和壹個實力最大的大學生競爭,顯然是不公平的。
人最怕的就是不能互相理解,產生隔閡,會助長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團結,最終把事情搞僵。聰明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發掘和調動每個人的優勢,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