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吹毛求疵
拼音:chu和má o qi ú c和
釋義:求:求;故障:故障。吹開皮膚上的毛發,尋找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錯誤。
成語及其故事
出處:《韓非子·萬事萬物》:“不吹毛求疵難,不洗汙難察。”
《三國誌·武治·蔔誌傳》:“謂經典精微,批判,重案深偽,欲陷人,以成福。”
《漢書·鐘山王靜·劉聖傳》:“有壹公司,挑毛病,順從其臣,證明其君。”
《水滸傳》第四、七章:“那廝來找茬,正好借勢弄那廝。”
《子同治簡·高啟建元元年》:“待千官,重罪不列,輕罪吹毛,宜悉之。”
宋《答朱書》:“責其所錯,同異,殊為關鍵!”
培根的《談閱讀》(王佐良譯):“這壹代人都是挑剔的人。”
文字識別編輯
比如造句:如果妳找茬,世界上所有人都平安無事,無可指責?★清阮奎生《飲茶詞》卷壹?
拼音代碼:cmqc
同義詞:洗臟求疤,求全責備,雞蛋裏找骨頭。
反義詞:大度,大方,講道理。
歇後語:頭發裏發現痘痘;在地毯上找針
謎語:發現頭發上的痘痘。
用法:聯動式;作謂語、定語和賓語;用於貶義,指故意挑別人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