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之交,中國奴隸社會處於大變革時期。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的變化,政治的動蕩,引起了學術文化的變化和進步,私人講學也開始興起。私人講學向統治階級的下層甚至民間傳授知識,打破了貴族和歷史學家對知識的壟斷,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壹大進步。隨之而來的是私人書籍的出現。最早致力於私人講學的孔子,那裏有書,如詩、書、禮、樂、易、春秋等。戰國時期學術風氣十分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新著作不斷出現。相傳蘇秦藏書數十冊,著名哲學家惠施“書有五車”,這就是成語“學富五車”的由來。
竹簡始於公元前11世紀的周朝,流行於公元3世紀的東晉。
它是中國最早的真正的書。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簡牘成為主要的書寫形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如:老子、莊子、孟子、孔子、孫子等。
成語“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其實指的就是五車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