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án gāo jì guǐ
成語釋義:燃燒:點燃;膏體:油脂,指燈油;繼承:延續;日影,陽光。點燃蠟燭,繼續陽光。形容日夜工作學習。
成語典故:宣和樸樹草書沈約:“沈約,吳興武康人,做官很高。窮則對書史感興趣,燃膏而不眠。”
傳統成語:焚香隨棺
成語的簡化拼寫:RGJG
成語註音:ㄖㄢㄞㄠㄐㄡㄨㄟˇ.
常用程度:通用成語
情感色彩:中性習語
成語用法:燒油膏作謂語、狀語、從句;指人的勤奮。
成語結構:組合成語
成語時代:古代成語
同義詞:燒傷膏。
開夜車
成語解析:“燒膏進行儀式”與“日夜進行”有區別:“燒膏進行儀式”多用於讀書、學習、室內案頭工作和活動。多用於寫作;更優雅;《日夜兼程》更受歡迎。
示例:
1,湯涵予《學之壹解》:“焚膏油不止,必是窮年。”
2.宋?小心?《齊東野語·奚落害群之馬》:“所謂燒膏之人,非為身,乃為門戶。”
3.袁?吳萊詩《陳艷麗昨見經遺,寄詩與答之》:“先生學持經,燒膏續奏。”
4.卿?紀昀?《嶽薇草堂鑾陽夏記》註壹:“士在此十三分,或焚香終身續學,或運功苛求,摑於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