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關於成語典故!

關於成語典故!

1.八公山上,有樹有草,這是苻堅的幻術,來自淝水之戰。

2、馬鞭斬斷——淝水之戰。

“鞭斷”壹詞常用來形容軍隊士兵數量之多,兵力之強。《晉書》中關於苻堅的記載:前秦苻堅即將攻打晉國,屬下勸說晉國,說他長江有危險,不宜調兵。苻堅說:“我所有的旅,把鞭子扔在河裏,阻止它的流動。”這就是“鞭斷”的來源,也來源於淝水之戰。

破釜沈舟-巨鹿之戰

秦末,趙王燮在巨鹿(今河北萍鄉西南)被秦軍圍困,向楚懷王求援。秦軍是如此強大,幾乎沒有人敢去戰鬥。項羽自告奮勇要為秦軍的父親報仇,楚懷王封項羽為大將軍。

項羽先是派英布率領兩萬人為先鋒,渡過灣水,切斷秦軍的漕運通道,接著,項羽率領主力渡河。過了河,項羽命令士兵帶著三天的幹糧,砸碎了部隊裏所有的鍋碗瓢盆,鑿沈了所有過河的船只,燒毀了營地。他對士兵們說:“這次我們要取得進展,我們必須在三天內打退蚩人。”

項羽破釜沈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儲君包圍了秦軍的軍隊,個個士氣大振,越打越勇。壹人抵十尺,十人可抵百人。經過九場激戰,秦軍首領王力被生擒。其他壹些秦軍士兵被殺,壹些逃脫。圍攻巨鹿的秦軍就是這樣崩潰的。

3、紙上談兵——長平之戰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被打敗入侵秦軍的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有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法,愛談軍事。人們常說他不是。所以他狂妄自大,自以為天下無敵。但是,趙奢非常擔心他,認為他只是紙上談兵,並說:“將來,趙不需要他作為壹個將軍。若用他為將軍,必使趙軍吃敗仗。”果然,公元前259年,再次進攻,趙在長平(今陜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她已經死了。廉頗負責指揮全軍。雖然他老了,但他仍然有很好的戰鬥方式,這使得秦軍無法獲勝。秦國知道拖下去對自己沒有好處,就利用雙重間諜,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怕的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消息。趙王被騙,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自以為善戰,把《孫子兵法》裏的文章都往死裏搬。長平之後,他徹底改變了廉頗的作戰計劃。結果40多萬趙軍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秦軍射殺。

明代劉曾根據這個著名的歷史故事寫了壹首詩,其中有壹句“朝野還自吹是紙上談兵”。後來人們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們只講教條,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4、圍魏救趙——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強大的魏國攻打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軍隊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第二年,趙向齊國求助。齊國任命田忌為大將軍,孫臏為軍師,率領八萬大軍前來救援。

田忌本來打算直接率軍去攻打趙國的魏軍。孫臏以為魏國精銳士兵在攻打趙國,國家空虛。他主張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避實就虛,長驅直入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結果兵臨城下,大軍壓境。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率軍攻打魏。

龐涓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著急。他丟了糧食,星夜從趙回到家中。孫臏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瓜嶺(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錯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時,齊軍突然出擊,打敗了魏軍,這場戰役也叫“桂陵之戰”。在戰爭史上,這種戰法被稱為“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世人爭相講述他的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