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墨子。修身養性。
原文:
君子之戰雖老,勇為基礎;喪雖有禮貌,哀是基礎;壹個讀書人雖然有知識,但行為是內在的。所以,在家不安分的人,到最後也就無事可做了;近者不近,未來無望;親戚不依附,也沒有外交;沒有開始,沒有生意,沒有生意;在黑暗中持物,無所學。
所以前朝君治天下,必觀近世,君子觀妳,修妳。如果妳不練,看到自己的身體被毀了,妳也會去練,以存怨恨。令人尷尬的話不在耳;批評的聲音,沒有嘴;殺人的孩子沒心沒肺,雖然有人鄙視他們,但是他們沒有人可以依靠。
所以,君子之力,壹天比壹天強,願超越之,立強之日。君子之道是:窮則誠,富則義,生則愛,死則悲;四行者不應假,反之亦然。藏在心裏的人無法窮盡他的愛;那些在體內活動的人筋疲力盡;從嘴裏出來的東西是無窮無盡的。常四枝連皮,花搖欲墜,而還活著的只是聖人!
不壯則不智;不信文字的人做不到;不能按財富分人的,不是朋友;不守道者,無所不知者,不察是非者,不遊。末固者必少數,勇而不修者事後懶,濁而不流,不信者懶。名氣不是天生的,名聲是不長的。
成功了,名聲就不應該是假的,反之亦然。慢慢說,雖然妳爭辯,妳不會聽。如果妳努力工作,妳將壹無所獲。智者以心辯而不多言,盡而不減其功,將名滿天下。說而不做是多而不做是明智的,為寫作而不做是觀察。所以,那些有智慧,沒有觀察力,愛自己身體的人,也是相反的。
心不良者不留,身不辯者不立;名聲不能是簡單的,名聲不能是袖手旁觀的運氣,壹個紳士需要壹個助行器。思利而求道,忘名而不顧道,能為天下秀才,而無此事。
翻譯:
君子雖以戰,必以勇為本;葬禮雖是禮儀,但必須建立在節哀的基礎上;雖然做官講究才識,但必須以德為基礎。所以,如果基礎不牢,就沒必要關註細節的繁華。
如果周圍的人無法靠近,妳也不必註意吸引遠方的人;如果親戚不能加入,也不用註意接納外人;從頭到尾做壹件事,沒必要談從事多種職業;如果妳對壹件事不了解,妳不必追求廣博的知識。
所以先王統治天下,就要觀察左右,吸引遠方的人。君子能觀左右,周圍的人能陶冶自己的性格。君子不能修身,被人詆毀,就要反省自己,於是抱怨少了,人品壹天天提高。誹謗的話不聽,攻擊別人的話不說,傷人的念頭不放在心上。這樣,即使有善於詆毀攻擊的人,也無法施展。
於是,君子自身的實力壹天比壹天加強,野心壹天比壹天偉大無比,莊敬的人品壹天比壹天提高。君子之道(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窮則誠,富則仁,生則愛,死則悲。這四種品質是不能造假的,必須自己具備。
心中存在的是無限的愛;表現在身上,是極其卑微的;妳所談論的是極其優雅和馴服的。(讓以上四種品行)到達四肢肌膚,直到白發禿了還不肯罷休,大概只有聖人了吧!
意誌不強,智慧必然不高;如果妳不守信用,妳就不能大膽行動;擁有財富卻拒絕與人分享的人不值得交朋友;他守道不堅定,閱歷不豐富,明辨是非不清,不值得結交。如果壹點都不牢固,那就危險了。不註重道德修養的勇者,後會懶惰。
如果來源渾濁不清,行為不信的人名聲受損,名聲不會無緣無故的增長。成功成了壹個必然的名字,名聲不能是假的,要自己去尋找。只說不做,慢慢來。雖然妳會說話,但沒人會聽。
盡管努力工作,但誇耀自己的貢獻是不可取的。智者多言,知其然,實幹而不自誇,故譽滿天下。用智慧說話而不是綜藝,註重理解而不是文采。
所以,如果妳既不睿智,也不善於觀察,再加上妳懶惰,妳就會偏離正道。善除非發自內心,否則無法保存,除非自己判斷,否則無法成立。功名不會因簡單而成,功名不會因造假而立,君子是言行合壹。世界上從來沒有壹個人能以利為先,而不顧名,成為智者。
擴展數據:
修身是墨家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墨家不僅認識到修身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而且闡述了修行、反省等修身方法以及環境對修身的影響,把“誌”作為修身的根本標準。墨家的修身觀對中國傳統修身思想的產生產生了重要影響,至今仍能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不僅先秦儒家講修身,墨家也講修身。
壹、墨家修身的原則是先固本,後役末。先鞏固基礎。培養君子之德,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事半功倍,切中要害。不能放棄基礎,流於形式,失去了修身養性的根本目的。
二、墨家的修身之法,墨子提出了君子的標準:誌強言而有信,大度不忤逆,博學多才,明辨是非。這就是墨家修煉的目的。至於修養的具體方法,要發自內心,杜絕虛假。
他反對為名修身,但只要他這麽修身,他的名聲就會“名震天下”。墨家特別強調環境的重要性。墨子認為只有君子才能“藏其言而不聞”,誹謗之人自然“批評之幹(有柄)而不言,殺人之子無心”。這樣,君子“越來越強,自己也願意越來越強。”
三、墨家修身的目的,先秦諸子思想的特點是壹切思想本質上都是政治思想,墨家修身的目的和儒家類似,只是最終的政治藍圖不同。墨家君子的核心價值是義,“義利”。
君子修身養性,為的是成為壹個忠信寬厚、矢誌不渝、博學多識、明辨是非的智者,並通過舉賢任能的選舉方式,委以治國安邦的重任,那麽“相親相愛,相得益彰”的局面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