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有關畫的文言文

有關畫的文言文

1. 翻譯古文,關於畫的

原文:

三間茅屋,十裏春風,窗裏幽蘭,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沒沒墨墨,絕不知樂在何處。

惟勞苦貧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閉柴扉,掃竹徑,對芳蘭,啜苦茗,時有微風細雨,潤澤於疏籬仄徑之間;俗客不來,良朋輒至,亦適適然自驚,為此日之難得也。

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譯文:

三間茅屋,十裏春風,從窗裏遙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卻不懂得,真是令人遺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無點墨的人,身處如此情景,他們更是不懂樂在何處.

只有那些勞苦之人,忽然有10幾天的閑暇時光,才會關上柴門,掃凈小路,面對芬芳的蘭花,品著苦茶,有時微風細雨,滋潤著籬笆和小路。沒有煩人的俗事,面對知心的好友,為有這樣難得的閑適的日子而感嘆。

所以我畫蘭花竹子石頭,是用來慰勞那些勞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貪圖享受的人享用。

2. 關於國畫的文章文言文

宗炳《山水畫序》

聖賢暎於絕代,萬趣融其神思。余復何為哉,暢神而已。神之所暢,熟有先焉。聖人含道暎物,賢者澄懷味像。至於山水,質有而靈趣,是以軒轅、堯、孔、廣成、大隗、許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遊焉。又稱仁智之樂焉。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不亦幾乎?余眷戀廬、衡,契闊荊、巫,不知老之將至。愧不能凝氣怡身,傷砧石門之流,於是畫象布色,構茲雲嶺。 夫理絕於中古之上者,可意求於千載之下。旨微於言象之外者,可心取於書策之內。況乎身所盤桓,目所綢繚。以形寫形,以色貌色也。 且夫昆侖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裏,則可圍於寸眸。誠由去之稍闊,則其見彌小。今張絹素以遠暎,則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裏之迥。是以觀畫圖者,徒患類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勢。如是,則嵩、華之秀,玄牝之靈,皆可得之於壹圖矣。 夫以應目會心為理者,類之成巧,則目亦同應,心亦俱會。應會感神,神超理得。雖復虛求幽巖。城能妙寫,亦城盡矣。 於是閑居理氣,拂觴鳴琴,披圖幽對,坐究四荒,不違天勵之藂,獨應無人之野。峰岫峣嶷,雲林森眇。

歐陽修《七賢畫序》:

某不幸,少孤。先人為綿州軍事推官時,某始生。生四歲,而先人捐館。某為兒童時,先妣嘗謂某曰:“吾歸汝家時,極貧,汝父為吏至廉,又於物無所嗜,惟喜兵客,不計其家有無以具酒食。在綿州三年,他人皆多買蜀物以歸,汝妳不營壹物,而俸祿待賓客,亦無余已。罷官,有絹壹匹,畫為《七賢圖》六幅,此七君子,吾所愛也。此外無蜀物。”後先人調泰州軍事判官,卒於任比某十許歲時,家益貧,每歲時,設席祭祀,則張此圖於壁,先妣必指某曰:“吾家故物也。”

後三十余年,圖亦故,某忝立朝,懼其久而益朽損,遂取《七賢》,命工裝軸之,更可傳百余年,以為歐陽氏舊物,且使子孫不忘先世之 清風,而示吾先君所好尚。又以見吾母少寡而子幼,能克成其家,不失舊物。蓋自先君有事後二十年,某始及第。今又二十三年 矣。事跡如此,始為作贊並序。

中國古詩詞和中國畫雖相得益彰,各有千秋,但在意境上都強調在壹片虛無飄渺之中營造出含意不盡的無窮妙境,它們之間的這種相通性,造就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通達之感。詩畫本壹體,自然而天成,以詩作畫的閑情,為畫題詩的逸致使中國古詩詞與中國畫融合成為可能,並且以此為追求創造出更高的藝術價值。

3. 畫地學書的文言文

1原文編輯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①,守節自誓②,親誨③之學。家貧,至以荻④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⑤成誦。及冠⑥,嶷⑦然有聲⑧ 。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壹居士。天資剛勁⑨,見義勇為,雖機阱⑩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於再三,誌氣自若也。

(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2譯文編輯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鄭氏下決心不改嫁,在家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學習。因家裏貧窮,以至於只能用荻桿在地上練習寫字。歐陽修幼年時天資聰穎,悟性超過常人,讀過的書當即就能背誦。等到成年時,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

歐陽修在滁州任職,自號為醉翁,晚年更改為六壹居士。他生性剛直,見義勇為,即使有圈套在前面,都壹直前往即使身受傷害都不回頭。即使多次被貶官放逐,他的誌向也沒有改變。

3註釋編輯

1.母鄭:母親鄭氏。

2.守節自誓:自己下決心不改嫁。

3.誨:教導,訓導。

4.荻:與蘆葦同類,這裏指荻桿。

5.輒(zhé):立即,就。

6.冠:指成人。

7.嶷(nì)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聲:聲譽。

8.及:到……的時候。

9.天資剛勁:生性剛直。

10.機阱:設置機弩的陷阱。這裏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11.畫地學書,書:書法,書寫。

12.再三:壹次又壹次,多次。

13雖:即使。

14、書:書法。

4. 求涉及到古人作或欣賞畫像的古文(包括但不限於唐詩宋詞元曲)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蘇軾

竹之始生,壹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壹,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托於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並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於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壹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於子矣。”書尾復寫壹詩,其略雲:“擬將壹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於筆硯,願得此絹而已。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與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筼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壹也。予詩雲:“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

古人作畫肯定是毛筆和墨及顏料嘍,常見的顏料有朱砂、藤黃、赭石、廣花等。

思婦想念丈夫的詩詞,古人很多很多。妳可以參考參考

5. 關於花的古文

描寫菊花詩句名句壹瞥

⑴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菊花》)

⑵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 (黃巢《題菊花》)

⑶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菊花》)

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鄭谷《菊》)

⑸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壹日花。 (範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⑹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後,勢利交親不到門。 (範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⑺ 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

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 (劉克莊《菊》)

⑻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鄭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階砌,檐深承露難。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陳佩《瘦菊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朱淑真《黃花》)

陶淵明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鄭板橋在《畫菊與某官留別》中寫道:“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壹杯”是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寫下了“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

唐代詩人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劉禹錫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裝。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搖羽扇,含露滴瓊漿。高艷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並發,梅蕊妒先芳。壹人瑤華詠,從此播樂章。

袁崧

靈菊植幽崖,擢穎淩寒飆。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

6. 畫荻教子的文言文

畫荻教子是關於歐陽修的母親教育歐陽修苦讀的故事。

古文及翻譯如下:歐陽修苦讀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

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裏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

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

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

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7. 古文牧童與畫的翻譯

《牧童與畫》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中壹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壹日曝書畫,有壹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鬥牛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

註釋:好:喜愛。 戴嵩:唐代畫家。 曝:曬。 拊:拍手。 搐:收縮。 掉:搖擺。

譯文:

四川有個杜處士愛好書畫,收藏的畫要用百來計算,收藏了壹幅名畫《鬥牛圖》,特別喜愛,用玉做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常帶在身邊。壹天,展示書畫的時候,有壹個牧童觀後拍手說:“這畫畫的是鬥牛!鬥牛相對時牛尾巴從來是夾緊的。而畫上的尾巴是翹起的,這是錯的”。處士笑著認同了。

李可染的《牧牛》(中國畫),畫面表現了放牛娃的生活情趣。畫家寥寥數筆,淡淡的線條,便勾畫了牧童手牽牛繩,騎在牛背上,仰著頭、背著草帽,像是在放聲歌唱的生動情境,再與濃墨表現的憨態可掬的耕牛、長滿紅葉的樹林,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感受意筆畫藝術特色。整個畫面講究點線搭配,註意點線面的節奏感,充滿濃厚的鄉村兒童生活氣息,充滿“人與自然”和諧如詩般的意境。(畫家以粗獷與細膩的線條造型特點,表現“人與自然”的諧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