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挾文言文

挾文言文

1. 謝在文言文中都有什麽意思

最佳答案,“謝”,在文言文中有如下幾種常見的義項:道歉、推辭、告別、感謝、告訴、雕落。

如果不考慮語境,《鴻門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謝”,理解成“感謝”也未嘗不可。但如果聯系上下文看,劉邦“距關,毋內諸侯”,想在關中稱王,惹怒了項羽,準備以四十萬大軍來攻打劉邦,項伯私下答應劉邦,回去替他說情,並且告訴他,第二天要早壹點來“謝”。

這時還不能肯定這個“情”能不能說下來,要說“感謝”,實在是早了壹點。所以,我們就應該把它理解為“道歉、謝罪”,這樣文意就通了:項伯的意思是,壹方面他自己為劉邦說情,另壹方面,劉邦也要親自去賠禮,說軟話,才有可能解除這次危機。

同樣,《孔雀東南飛》中“阿母謝媒人”壹句,如果不考慮上下文,把這個“謝”理解為“感謝”也合乎情理:自家有女兒,別人來給說。

2. 挾在文言文中什麽意思

挾xié jiā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挾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挾 xié 部首筆畫 部首:扌 部外筆畫:6 總筆畫:9 五筆86:RGUW 五筆98:RGUD 倉頡:QKT 筆順編號:121143134 四角號碼:55080 Unicode:CJK 統壹漢字 U+631F 基本字義 1. 用胳膊夾著:~持。

~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2. 倚仗勢力或抓住人的弱點強迫人服從:要(yāo )~。

~制。~勢(仗勢)。

3. 心裏懷著(怨恨等):~恨。~怨。

~嫌。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

從手,夾聲。本義:用胳膊夾住) 2. 同本義 [hold sth. under the arm] 挾,俾持也。

——《說文》 挾其槍。刈耨鑮。

——《國語·齊語》 右掖曰挾。——《管子·小匡》註 挾經秉枹。

——《國語·吳語》 何馮弓挾矢。——《楚辭·天問》 左挾彈,右攝丸。

——《戰國策》 挾太山。——《孟子·梁惠王上》 騎馬挾矢。

——明· 魏禧《大鐵椎傳》 操刀挾盾。——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挾匕首。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3. 又如:腋下挾著壹本書;挾槍;挾弓;挾尺 4. 挾制 [coerce] 今有奸雄曹操,挾寡人行勢,當識也。——《三國誌平話》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

——《三國誌·諸葛亮傳》 挾天子以征四方。——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挾東宮二王。

——明· 顧炎武《復庵記》 將挾兵力。——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5. 又如:挾養(挾制豢養);挾撓(挾制擾亂);挾今;要挾 6. 懷抱,懷有 [harbor] 挾持私慮(懷著個人打算)。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7. 又如:挾仇(心懷仇恨);挾私(心懷私念);挾忿,挾怨;挾策(胸 懷計謀);挾義(懷持正義);挾奸(心懷奸計);挾嫌;挾恨 8. 攜帶 [carry]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 9. 又如:挾冊(攜帶書籍);挾策(手拿書本);挾子巢棲 10. 占有,擁有 [possess;own]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戰國策》 11. 倚仗,依恃 [depend on]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 12. 又如:挾依,挾恃(依仗);挾勢(依仗權勢) 13. 隱藏 [hide]。

如:挾藏(私藏);挾書(私藏書籍) 14. 夾雜;夾帶 [be mixed up with] 瓊瑉山積,不能無挾瑕之器。——《抱樸子·外篇》 15. 輔佐,從旁協助 [assist] 挾,輔也。

——《廣雅》 16. 又如:挾佐;挾贊(輔佐);挾輔 17. 攙扶 [support] 挾澄源。——《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挾予以登。

常用詞組 1. 挾持 xiéchí (1) [seize *** .on both sides by the arms]∶從兩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 (2) [coerce;force *** .to submit hold *** .under duress]∶倚仗權勢或抓住別人的弱點,強使其服從 2. 挾帶 xiédài [carry] 攜帶 風挾帶著沙礫襲擊巖石和斷崖 3. 挾細拿粗 xiéxì-nácū [provoke a dispute] 尋事生非,挑剔冒犯 誰敢向他行挾細拿粗?這刁頑全不想他妻我婦。——元· 關漢卿《魯齋郎》 4. 挾制 xiézhì [take advantage of *** .'s weakness to enforce obedience;force *** .to do one's bidding] 依仗權勢或抓住對方缺點,強使順從 挾 jiā 基本字義 1. 古同“夾”,從物體兩邊鉗住。

隱藏更多釋義 以下結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結構 繁體字:挾 漢字首尾分解:扌夾 漢字部件分解:扌夾 筆順編號:121143134 筆順讀寫:橫豎橫橫捺撇橫撇捺。

3. 挾在文言文中什麽意思

挾xié jiā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挾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挾 xié 部首筆畫 部首:扌 部外筆畫:6 總筆畫:9 五筆86:RGUW 五筆98:RGUD 倉頡:QKT 筆順編號:121143134 四角號碼:55080 Unicode:CJK 統壹漢字 U+631F 基本字義 1. 用胳膊夾著:~持。

~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2. 倚仗勢力或抓住人的弱點強迫人服從:要(yāo )~。

~制。~勢(仗勢)。

3. 心裏懷著(怨恨等):~恨。~怨。

~嫌。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

從手,夾聲。本義:用胳膊夾住) 2. 同本義 [hold sth. under the arm] 挾,俾持也。

——《說文》 挾其槍。刈耨鑮。

——《國語·齊語》 右掖曰挾。——《管子·小匡》註 挾經秉枹。

——《國語·吳語》 何馮弓挾矢。——《楚辭·天問》 左挾彈,右攝丸。

——《戰國策》 挾太山。——《孟子·梁惠王上》 騎馬挾矢。

——明· 魏禧《大鐵椎傳》 操刀挾盾。——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挾匕首。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3. 又如:腋下挾著壹本書;挾槍;挾弓;挾尺 4. 挾制 [coerce] 今有奸雄曹操,挾寡人行勢,當識也。——《三國誌平話》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

——《三國誌·諸葛亮傳》 挾天子以征四方。——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挾東宮二王。

——明· 顧炎武《復庵記》 將挾兵力。——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5. 又如:挾養(挾制豢養);挾撓(挾制擾亂);挾今;要挾 6. 懷抱,懷有 [harbor] 挾持私慮(懷著個人打算)。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7. 又如:挾仇(心懷仇恨);挾私(心懷私念);挾忿,挾怨;挾策(胸 懷計謀);挾義(懷持正義);挾奸(心懷奸計);挾嫌;挾恨 8. 攜帶 [carry]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 9. 又如:挾冊(攜帶書籍);挾策(手拿書本);挾子巢棲 10. 占有,擁有 [possess;own]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戰國策》 11. 倚仗,依恃 [depend on]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 12. 又如:挾依,挾恃(依仗);挾勢(依仗權勢) 13. 隱藏 [hide]。

如:挾藏(私藏);挾書(私藏書籍) 14. 夾雜;夾帶 [be mixed up with] 瓊瑉山積,不能無挾瑕之器。——《抱樸子·外篇》 15. 輔佐,從旁協助 [assist] 挾,輔也。

——《廣雅》 16. 又如:挾佐;挾贊(輔佐);挾輔 17. 攙扶 [support] 挾澄源。——《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挾予以登。

常用詞組 1. 挾持 xiéchí (1) [seize *** .on both sides by the arms]∶從兩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 (2) [coerce;force *** .to submit hold *** .under duress]∶倚仗權勢或抓住別人的弱點,強使其服從 2. 挾帶 xiédài [carry] 攜帶 風挾帶著沙礫襲擊巖石和斷崖 3. 挾細拿粗 xiéxì-nácū [provoke a dispute] 尋事生非,挑剔冒犯 誰敢向他行挾細拿粗?這刁頑全不想他妻我婦。——元· 關漢卿《魯齋郎》 4. 挾制 xiézhì [take advantage of *** .'s weakness to enforce obedience;force *** .to do one's bidding] 依仗權勢或抓住對方缺點,強使順從 挾 jiā 基本字義 1. 古同“夾”,從物體兩邊鉗住。

隱藏更多釋義 以下結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結構 繁體字:挾 漢字首尾分解:扌夾 漢字部件分解:扌夾 筆順編號:121143134 筆順讀寫:橫豎橫橫捺撇橫撇捺。

4. 文言文挾,曳,歷歷的意思

動詞義:

1、形聲字。從手夾聲。本義:用胳膊夾住。

挾,俾持也。——《說文》

挾其槍。刈耨鑮。——《國語·齊語》

右掖曰挾。——《管子·小匡》註

挾經秉枹。——《國語·吳語》

何馮弓挾矢。——《楚辭·天問》

左挾彈,右攝丸。——《戰國策》

挾太山。——《孟子·梁惠王上》

騎馬挾矢。——明·魏禧《大鐵椎傳》

操刀挾盾。——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挾匕首。——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挾制。

今有奸雄曹操,挾寡人行勢,當識也。——《三國誌平話》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三國誌·諸葛亮傳》

挾天子以征四方。——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挾東宮二王。——明·顧炎武《復庵記》

將挾兵力。——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3、懷抱;懷有。

挾持私慮(懷著個人打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4、攜帶。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

5、占有;擁有。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戰國策》

6、倚仗;依恃。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

7、隱藏。如:挾藏(私藏);挾書(私藏書籍)等。

8、夾雜;夾帶。

瓊瑉山積,不能無挾瑕之器。——《抱樸子·外篇》

9、輔佐;從旁協助。

挾,輔也。——《廣雅》

10、攙扶。

挾澄源。——《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挾予以登。

動詞義:

1、會意字。從申從丿,丿(yì)亦聲。申,伸展。本義:拖;牽引。

曳,臾曳也。——《說文》。臾曳:束縛捽摔之意。

車輪曳踵。——《禮記·曲禮》

武舉前曳踵。——《儀禮·士相見禮》。註:“古文作抽。”

曳彗星之皓旰兮。——《楚辭·怨思》。註:“引也。”

曳笏卻立。——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負篋曳屣。——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曳屋許許聲。(曳屋,指眾人把被火燒著的房子拉倒。許許聲,指拉倒房子時眾人壹齊用力的呼哧聲。)——《虞初新誌·秋聲詩自序》

2、穿著。

子有衣裳,弗曳弗婁。——《詩·唐風》。孔穎達疏:“婁、曳俱是著衣之事。”

驕侈不循法度,伎妾數百,曳羅紈,甘粱肉,放於聲樂以自娛。——《新唐書》

3、飄搖。如:搖曳;曳曳的(飄飄悠悠);曳曳(飄動的樣子);曳動(搖動;飄蕩);曳影(猶搖影)等。

4、率領。

孫子命章子曳兵與燕兵對陣。——《樂毅圖齊平話》

形容詞義:

1、困頓;精力衰竭。

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後漢書》

歷歷:

1、清晰貌。《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唐杜甫《歷歷》詩:“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宋孔平仲《月夜》詩:“更登高處望,歷歷見湖山。”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王桂庵》:“景物歷歷,如在目前。”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六:“兩岸的風物都歷歷如畫。”

2、逐壹;壹壹。唐韓愈《送李正字歸》詩:“歷歷余所經,悠悠子當返。”明高啟《門有車馬客行》:“對案未能食,歷歷問桑梓。”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善飲者歷歷嘗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蘇州酒也。’”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劄記·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計看此俱已三過,故歷歷翻去,殊不費目力。”

3、排列成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二·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楚辭·劉向》“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漢王逸註:“蠡蠡猶歷歷,行列貌也。”宋司馬光《靜齋》詩:“聊窺碧甃缺,寒草生歷歷。”

4、猶歷錄。《詩·小雅·斯幹》“約之閣閣”毛傳:“閣閣,猶歷歷。”馬瑞辰通釋:“《傳》雲:‘閣閣猶歷歷’者,謂束板歷錄之貌。”參見“歷錄”。

5、零落貌。清錢謙益《東歸漫興》詩:“招魂倘有巫陽在,歷歷殘棋忍重看。”

6、象聲詞。唐曹唐《贈南嶽馮處士》詩:“穿廚歷歷泉聲細,繞屋悠悠樹影斜。”元耶律楚材《再用張敏之韻》:“悲歌聲歷歷,雅調韻洋洋。”明高啟《鶴瓢》詩之二:“醉聽樹頭風歷歷,還疑秋傍九臯鳴。”

5. 文言文挾,曳,歷歷的意思

動詞義:

1、形聲字。從手夾聲。本義:用胳膊夾住。

挾,俾持也。——《說文》

挾其槍。刈耨鑮。——《國語·齊語》

右掖曰挾。——《管子·小匡》註

挾經秉枹。——《國語·吳語》

何馮弓挾矢。——《楚辭·天問》

左挾彈,右攝丸。——《戰國策》

挾太山。——《孟子·梁惠王上》

騎馬挾矢。——明·魏禧《大鐵椎傳》

操刀挾盾。——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挾匕首。——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挾制。

今有奸雄曹操,挾寡人行勢,當識也。——《三國誌平話》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三國誌·諸葛亮傳》

挾天子以征四方。——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挾東宮二王。——明·顧炎武《復庵記》

將挾兵力。——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3、懷抱;懷有。

挾持私慮(懷著個人打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4、攜帶。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

5、占有;擁有。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戰國策》

6、倚仗;依恃。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

7、隱藏。如:挾藏(私藏);挾書(私藏書籍)等。

8、夾雜;夾帶。

瓊瑉山積,不能無挾瑕之器。——《抱樸子·外篇》

9、輔佐;從旁協助。

挾,輔也。——《廣雅》

10、攙扶。

挾澄源。——《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挾予以登。

動詞義:

1、會意字。從申從丿,丿(yì)亦聲。申,伸展。本義:拖;牽引。

曳,臾曳也。——《說文》。臾曳:束縛捽摔之意。

車輪曳踵。——《禮記·曲禮》

武舉前曳踵。——《儀禮·士相見禮》。註:“古文作抽。”

曳彗星之皓旰兮。——《楚辭·怨思》。註:“引也。”

曳笏卻立。——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負篋曳屣。——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曳屋許許聲。(曳屋,指眾人把被火燒著的房子拉倒。許許聲,指拉倒房子時眾人壹齊用力的呼哧聲。)——《虞初新誌·秋聲詩自序》

2、穿著。

子有衣裳,弗曳弗婁。——《詩·唐風》。孔穎達疏:“婁、曳俱是著衣之事。”

驕侈不循法度,伎妾數百,曳羅紈,甘粱肉,放於聲樂以自娛。——《新唐書》

3、飄搖。如:搖曳;曳曳的(飄飄悠悠);曳曳(飄動的樣子);曳動(搖動;飄蕩);曳影(猶搖影)等。

4、率領。

孫子命章子曳兵與燕兵對陣。——《樂毅圖齊平話》

形容詞義:

1、困頓;精力衰竭。

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後漢書》

歷歷:

1、清晰貌。《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唐杜甫《歷歷》詩:“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宋孔平仲《月夜》詩:“更登高處望,歷歷見湖山。”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王桂庵》:“景物歷歷,如在目前。”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六:“兩岸的風物都歷歷如畫。”

2、逐壹;壹壹。唐韓愈《送李正字歸》詩:“歷歷余所經,悠悠子當返。”明高啟《門有車馬客行》:“對案未能食,歷歷問桑梓。”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善飲者歷歷嘗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蘇州酒也。’”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劄記·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計看此俱已三過,故歷歷翻去,殊不費目力。”

3、排列成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二·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楚辭·劉向》“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漢王逸註:“蠡蠡猶歷歷,行列貌也。”宋司馬光《靜齋》詩:“聊窺碧甃缺,寒草生歷歷。”

4、猶歷錄。《詩·小雅·斯幹》“約之閣閣”毛傳:“閣閣,猶歷歷。”馬瑞辰通釋:“《傳》雲:‘閣閣猶歷歷’者,謂束板歷錄之貌。”參見“歷錄”。

5、零落貌。清錢謙益《東歸漫興》詩:“招魂倘有巫陽在,歷歷殘棋忍重看。”

6、象聲詞。唐曹唐《贈南嶽馮處士》詩:“穿廚歷歷泉聲細,繞屋悠悠樹影斜。”元耶律楚材《再用張敏之韻》:“悲歌聲歷歷,雅調韻洋洋。”明高啟《鶴瓢》詩之二:“醉聽樹頭風歷歷,還疑秋傍九臯鳴。”

6. 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文言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誌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壹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記得采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