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觀音坐在麒麟上是什麽意思 寓意:觀音麒麟送子!
問題三:什麽觀音騎著象 不是什麽觀音騎著象,而是哪位菩薩的坐騎是象。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而這四位菩薩的坐騎都是完全不壹樣的,所象征的含義也有區別。文殊菩薩的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其道場在山西五臺山。與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之脅士。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若以此二脅士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文殊、普賢***為壹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普賢菩薩的坐騎是靈牙仙的六牙白象。與騎乘獅子的文殊菩薩,同為毗盧遮那佛之脅士,合稱為“華嚴三聖”。白象代表願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征“願行廣大,功德圓滿”。象自然象征力大無比,也就是說,我們行動的時候,壹定要堅韌不拔,有大無畏的精神,才能成功。觀音菩薩坐騎的是金光仙的金毛輳又名“朝天吼”。 輳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 輳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又有文獻記載,觀世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曄鞘裁炊物呢?《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輳獸名,似犬,食人。”據說,晷酌鴕斐#別說吃人,連蛟龍都不是它的對手。清代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記載:“東海有獸名輳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鷙猛異常。每與龍鬥,口中噴火數丈,龍輒不勝。康熙二十五年夏間,平陽縣有甏雍V兄鵒至空中,鬥三日夜,人見三蛟二龍,合鬥壹輳殺壹龍二蛟,暌嗨姹校俱墮山谷。其中壹物,長壹二丈,形類馬,有鱗鬣。死後,鱗鬣中猶焰起火光丈余,蓋即暌病!鋇夭仄腥,像以壹頭形似獅子的怪獸為坐騎的,名號曰:“諦聽”。諦聽又稱“獨角獸”,“地聽”,“善聽”,乃九華山鎮山之寶,相傳為金地藏菩薩坐騎。金地藏卓錫九華,立誌修行,因有諦聽晝夜相隨,處處逢兇化吉,終成佛法。佛教尊稱諦聽為神犬,後人緣其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征。是佛門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下來的壹個圖騰和聖物。諦聽集群獸之瑞像於壹身,聚眾物之優容為壹體,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形態別致,想象豐富。世人珍之為“鎮宅之寶”、“廟堂之尊”、“天地精靈”和“萬獸征物”,廣泛納為收藏。從造型看諦聽,它的獨角其壹是象征著能接受宇宙之信息,似為“天線”之用;(其二能起到護身保險之用,它的犬耳是聽宇宙之音頻、傳遞給信者分辨是非,它的龍身示為吉祥如意,它的虎頭表示智勇,有困難勇往直前,決不退讓,它的獅尾表示有耐性、有雄心,辦任何事堅持就是勝利,它的麒麟足視為四平八穩,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為善為寶。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形象也很有特點,壹般菩薩為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瓔珞裝飾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薩則多為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壹手持錫杖,壹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
問題四:誰知道~!那個觀音坐著麒麟?! 三十三觀音並非化現各種形象,而是觀音菩薩本身不同形,而且不是密宗式變化形相,只是以姿態、場景與所持法器區別。何以又成三十三身之數,則仍應與《普門品》、《楞嚴經》所述觀音應化數有關。此類觀音各相之間也不是嚴格區別,很多特征並不是唯壹的,有些觀音像圖既可作此解,亦可為彼說。據載清代卓峰曾繪出三十三觀音圖,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延寶七年鶴州筆《觀音變相》繪藝很美。
楊柳觀音:右手持楊柳,踞坐巖上,手持凈瓶。
龍頭觀音:以不同姿態乘龍顯聖於祥雲中,是化身天龍之身。
持經觀音:箕坐巖上,右手持經卷若讀書,也有壹說釋持經為聲聞身。
圓光觀音:身後有火焰圓光,大放光明。或釋圓光為《普門品》中“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相應。
遊戲觀音:五色祥雲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與《普門品》中“或被惡人受,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壹毛”相應。
白衣觀音:敷草坐巖上,左手持蓮花,右手結與願印,身著白衣,處白蓮花之中,或結定印以為是比丘與比丘尼的化身。
蓮臥觀音:雙手合掌,在蓮葉上作半臥姿,表三十三觀音之小王身。
瀧見觀音:在高山倚巖而坐,眺望流泉飛瀑,表《普門品》中“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意。
施藥觀音:常為右手拄頰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撚蓮花,表示觀音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魚籃觀音:腳踏鰲魚背上,手提盛魚的竹籃,或為手提魚籃的民間 *** 形象。《西遊記》中對此形象有發揮,因而在民間影響很大。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遇羅剎鬼,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德王觀音:趺坐巖畔,右手持楊枝,左手置手臍前,表三十三身之梵王。梵王乃 *** 之主,其德殊勝,故稱德王。
水月觀音:作觀水中月形狀,以喻諸法如水中月而無實體,或釋為表三十三身炎辟支佛。
壹葉觀音:又作蓮葉觀音、南溟觀音。乘壹片蓮葉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傳日僧道元自中國返日時,遇暴風於南溟時即默禱觀音,忽見大悲尊乘壹蓮葉浮於海上,風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觀音像奉於南溟觀音寺,故有此稱。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宰官。
青頸觀音: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傳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藥傳世害人而資常致使頸呈現青色。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佛身。
威德觀音:箕坐巖畔,左手持蓮花,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天大將軍身。
延命觀音:倚水上之巖,右手支頤,頭戴寶冠設阿彌陀佛之聖像。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眾寶觀音: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於彎膝上。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之長者。
巖戶觀音:端坐於巖洞中,靜思入定。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元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能靜觀音:佇立巖畔,兩手按壹巖上,望海沈思。或釋為表《普門品》中“為求金銀琉璃……等寶物,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稱觀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阿耨觀音:佛教傳說阿耨達池位於瞻部洲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記》亦有提及。阿耨觀音名即由此而來。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阿麼提觀音:常乘白獅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魚、白吉祥鳥、鳳頭、箜篌。為密宗所奉,表無畏之義。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之毗沙門身。
葉衣觀音:敷草坐巖上,身穿千葉衣。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之帝釋。古印度東南部就有壹個夏帕拉族,以樹葉為衣。婆羅門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問題五:麒麟同觀音菩薩神像擺放壹起 當然可以 麒麟是觀音的坐騎
問題六:坐騎麒麟的是什麽本命佛菩薩 麒麟是德獸沒有壹個菩薩敢去坐他。麒麟的道德是非常強。連可以騎龍的觀音菩薩都沒有坐過麒麟。何況是其他菩薩。
問題七:觀音手裏有把劍騎在麒麟身上的是什麽觀音 文殊菩薩
問題八:觀音菩薩像跟壹對麒麟可以壹起請在家裏麼? 善友,您供養觀世音菩薩很好,具足無量不思議妙趣,本來就是無量壽。心住平等法,壹切皆是壹。祝願您六時吉祥!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問題九:翡翠吊墜上刻著觀音和麒麟怎麽講 圖案都是吉祥的寓意。
有伏龍羅漢,伏龍觀音,伏虎都有。只是題材不壹樣罷了,都是傳統的。
問題十:麒麟開光什麽講究 開光簡介
開光有多種,壹般是指宗教開光,常見的宗教開光,是壹種混淆和隨波逐流的說法。 在宗教中,經過開光的神像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聖性,受到信眾的頂禮膜拜,使法物具有特別的靈力。
從宗教意義上來說,神像、法物,賦予其特殊的靈性,成為可以護佑自己的聖品。從更深的意義上來說,也是清凈我們的內心,開啟我們內在的智慧
起源
“開光”的正式啟用來自道教,開光即為道教科儀之壹。佛教本來沒有開光,但佛教有佛像加持的儀式,跟開光類似。流傳到現,就都統壹叫開光了。佛教的開光儀軌最早見於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北印度烏填曩國傳法大師施護在開封太平興國寺譯經院譯出的《佛說壹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從宗教意義上講,吉祥物在未開光前,如同世間的蕓蕓眾生壹樣,真正的靈光被無明塵垢所汙染,而不能激發出真實的能量。開光就是修行者與道心相應,與宇宙中的強大能量相合,以自身的修行力、願力、咒力祈請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加持,蕩滌掉開光物品自性中的塵垢,靈運寶開光吉祥物激發寶貝其原有的能量內涵,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開光是壹種宗教儀式,根據宗教不同分為佛教開光、道教開光等。開光最初來自道教,是道教儀式之壹,即把宇宙中無形的、具有無邊法力的真靈註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無邊法力的靈性。
佛教開光
開光簡介
佛教開光,除佛、菩薩、金剛等本尊像外,其它的物品不叫開光,只作加持。大悲寺妙祥法師說:“佛教並不存在開光壹事。現在很多寺院將開光變成壹種斂財的方式,這些都是違背佛法的宗旨,佛教神像供奉就可以了”
佛教開光加持儀式的所在地是著名的佛教道場,參加儀式的法師應受具足戒,持有正規戒牒。主法者應為有較高修行成就的法師,為寺院住持。
佛教的開光遵遁嚴格的《開光儀軌》,根據漢傳、藏傳、南傳,以及法脈傳承的不同,開光儀軌流傳版本也有所不同。
開光之前,壹般先舉行灑凈儀式。此儀式可與開光儀式壹前壹後同時舉行;亦可在開光前夕舉行。開光時誦幾部經(咒),也視開光時間長短和規模大小而定。
開光儀軌(壹)
1、爐香贊
2、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三稱)
3、滾引磬,剎板
4、請聖
(1)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各稱自己法名)壹心奉請。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盡虛空、遍法界壹切諸佛。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光臨道場。(以下皆三請)
(2)香花迎!香花請!弟子(各稱自己法名)壹心奉請。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清凈海眾,諸大菩薩,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光臨道場。
(3) 香花迎!香花請!各稱自己法名壹心奉請。光明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伽藍土地、護戒神王、金剛力士,幽顯靈只,惟願不違本誓,光臨道場。
5、 法師說法
(1)執毛巾:今日世尊色清凈,威容顯耀絕無倫;
無盡大悲憐三界,惠以眾生真實利。
(2)執鏡: 佛面猶如凈滿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圓光普照於十方 普渡壹切諸有情
(3) 執毛筆:普願世尊開智慧光,速使眾生如實開寶藏
普願世尊開大悲光,拔其眾生三界極苦輪
普願世尊開清凈光,滅諸眾生三垢煩惱塵
普願世尊開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炎王光、歡喜光、不斷光、難思光、無稱光、超日月光,光明顯耀威神力,無量有情普得度,身意柔軟普生喜,速發菩提得解脫。-------開!
6、佛寶贊
7、回向[1]
開光儀軌(二)
1、維那呼:迎請和尚或主法法師(鐘鼓齊鳴)
儀仗隊迎請:從接引殿至觀音殿,請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