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幫忙找找成語故事吧......

幫忙找找成語故事吧......

守株待兔

1.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裏翻土。突然,他看見有壹只野兔從旁邊的草叢裏慌慌張張地竄出來,壹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壹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壹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壹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壹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麽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2.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壹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壹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麽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壹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壹只兔子,不偏不倚,壹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壹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壹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掩耳盜鈴

從前,有壹個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還有壹個愛占便宜的壞毛病。凡是 他喜歡的東西,總是想盡辦法把它弄到手,甚至去偷。

有壹次,它看中了壹家大門上掛的鈴鐺。這只門的鈴鐺制作得十分精致, 好看,聲音也很響亮。他想,怎麽樣才能弄到手呢?最後決定,偷,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只要用手去碰這個鈴鐺,就會"叮零叮零"地響起來。門鈴 壹響,耳朵就會聽到鈴鐺的響聲,有了響聲,就會被人發現了。那可就得不 到鈴鐺了。那怎麽辦呢?

他突然想出了壹個辦法。他認為,門鈴壹響,耳朵就會聽見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聽不見了麽?於是,他自作聰明地采用這 個方法去偷門鈴。

有壹天晚上,他借著月光,躡手躡腳地來到這家大門前。他伸手 向上摘鈴鐺,但是,門鈴掛得太高了,怎麽也夠不著,他只好掃興地回來了。 回到家,他又想該怎麽辦呢?

他想叫鄰居聾子壹起去偷鈴鐺,踩著他的肩膀就能夠摘到鈴鐺了。 可是又怕別人不幹,不和他壹起偷東西,只好自己踩著凳子摘鈴鐺吧。

第二天晚上,他帶著凳子,又躡手躡腳地來到這家大門口。他踩 著凳子,壹手掩住自己的耳朵,壹手摘這只鈴鐺。誰知他剛碰到鈴鐺,鈴鐺響了, 這家主人發覺後,就把他抓住了。因為別人的耳朵並沒有被掩住,仍然能 夠聽到鈴鐺的響聲。

此地無銀三百兩

從前有個人叫張三,喜歡自作聰明。他積攢了三百倆銀子,心裏很高興,但是他也很苦惱,怕這麽多錢被別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裏才安全。帶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讓小偷察覺;放在抽屜裏吧,覺得不妥當,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那裏都不方便。

他捧著銀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來想去,最後終於想出了自認為最好 的方法。張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後,墻角下挖了壹個坑,悄悄把銀子埋在裏面。 埋好後,他還是不放心,害怕別人懷疑這裏埋了銀子。他又想了想,終於又想出 了壹個辦法。他回屋,在壹張白紙上寫上"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 然後,出去貼在坑邊的墻上。他感到這樣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覺了。

張三壹整天心神不定的樣子,早已經被鄰居王二註意到了,晚上又聽到 屋外有挖坑的聲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張三回屋睡覺時,王二去了屋後,借 月光,看到墻角上貼著紙條,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王二壹切都明 白了。他輕手輕腳把銀子挖出來後,再把坑填好。

王二回到自己的家裏,見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銀子高興極了,但又害怕 了起來。他壹想,如果明天張三發現銀子丟了,懷疑是我怎麽辦?於是,他也 靈機壹動,自作聰明拿起筆,在紙上寫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個大字,也貼在 坑邊的墻角上。

〔註〕: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把這句話"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 二不曾偷"當作壹個成語,用來比喻自作聰明,想要隱瞞,掩飾所幹的事情, 結果反而更加暴露明顯了。

現在這句成語,被簡化為"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此地無銀三百兩”,本來的意思就是這個地方沒有三百兩銀子。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由於做事愚蠢,想隱瞞的事情反而被徹底暴露。

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壹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壹個人喝則有余。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壹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壹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妳怎麽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畫龍點睛

古時候,有個畫家的畫活靈活現,畫的東西跟真的壹模壹樣。甚至有人說他畫的動物真的能活起來。有壹次,他到壹個地方玩,他興趣來了,就在墻壁上面畫了四條龍,可是沒有畫眼睛。有人就問他:“妳為什麽不畫龍的眼睛呢?”。他回答說:“眼睛是龍的精髓,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認為他是個瘋子。沒想到他提起畫筆,運足氣力,剛給兩條龍點上眼晴,立刻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兩條矯龍騰空而起,人們驚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 於是後來"畫龍點晴"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講話或寫文章畫畫時,壹兩句關鍵的話(畫)會使它們立刻生動起來

用法:在說話或寫文章時,在關鍵處用壹兩句話點明主題,使內容更為生動有力。

弄巧成拙

北宋時期,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壹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托,畫壹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只剩下著色最後壹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去他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壹會,覺得還算滿意,便對弟子們說:“這幅畫的線條我已全部畫好,只剩下著色,妳們須小心些,不要著錯了顏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來時,希望妳們畫好。”

孫知微走後,弟子們圍住畫,反復觀看老師用筆的技巧和總體構圖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說:“妳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態多麽逼真,長髯飄灑,不怒而威。”

還有的說:“菩薩腳下的祥雲綜繞,真正的神姿仙態,讓人肅然起敬。”

其中有壹個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時專門賣弄小聰明,喜歡嘩眾取寵,只有他壹個人裝模作樣地壹言不發。

有人問他:“妳為什麽不說話,莫非這幅畫有什麽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說:“水暖星君身邊的童子神態很傳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點東西。”

眾弟子說:“沒發現少什麽呀。”

童仁益說:“老師每次畫瓶子,總要在瓶中畫壹枝鮮花,可這次卻沒有。也許是急於出門,來不及畫好,我們還是畫好了再著色吧。”

童仁益說著,用心在瓶口畫了壹枝艷麗的紅蓮花。

孫知微從朋友家回來,發現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壹朵蓮花,又氣又笑地說:“這是誰幹的蠢事,若僅僅是畫蛇添足倒還罷了,這簡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來降服水怪的鎮妖瓶,妳們給添上蓮花,把寶瓶變成了普通裝花的瓶,豈不成了天大笑話。”說著,把畫撕個粉碎。

眾弟子看著童仁益,默默低頭不語。

拔苗助長

有壹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裏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濕,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擡不起頭來,和著汗壹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壹日,每當勞動了壹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後,便累得壹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壹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裏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壹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壹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壹陣焦急又湧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妳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為什麽妳們壹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壹邊念叨,壹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壹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壹大截。宋國人望著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裏蹦出壹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麽沒想到,就這麽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了,壹躍而起開始忙碌……

太陽落山了,宋國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以往這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麽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壹聲開了,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壹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壹根莊稼都拔出來了壹些,它們壹下子就長高了這麽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麽?妳……”宋國人的妻子大吃壹驚,她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壹腳淺壹腳地跑到田裏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萬物的生長,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人無力強行改變這些規律,只有遵循規律去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壹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壹個相反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