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的拼音是:pútíshù。結構是:菩(上下結構)提(左右結構)樹(左右結構)。詞性是:名詞。註音是:ㄆㄨ_ㄊ壹_ㄕㄨ_。
菩提樹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菩提樹pútíshù。(1)印度的壹種著名的榕屬植物,因植株高大,壽命長和在經濟用途上為蟲膠的來源而著稱,它與孟加拉榕的區別在於無支根。
二、引證解釋
⒈常綠喬木,葉卵圓形,前端細長,花托略作球形,花隱藏在花托內,果實扁圓形。原產印度,大約與佛教同時傳入我國。樹幹上取出的乳汁可制硬樹膠。我國華南地區用作觀賞樹和行道樹。
三、國語詞典
植物名:(1)_榕屬桑科,落葉大喬木。葉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長尾狀銳尖,邊緣波狀。果實由花托發育而成,呈扁圓形,質地堅硬,可做念佛之數珠。也稱為「覺樹」、「思惟樹」。(2)_田麻科菩提樹屬,落葉喬木。葉為不等邊心臟形或廣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帶白色茸毛。七月葉腋生細長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開黃褐色花。花後結圓形果實。果實可做念佛珠,壹般供觀賞、納涼用。
四、網絡解釋
菩提樹菩提樹(學名:FicusreligiosaL.):是桑科、榕族、榕屬的大喬木植物,幼時附生於其他樹上,葉革質,三角狀卵形,基生葉脈三出;葉柄纖細,榕果球形至扁球形,花柱纖細,柱頭狹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菩提樹在中國廣東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北至景東,多為栽培。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錫金、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多屬栽培,但喜馬拉雅山區,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傳說在20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無論是印度教、佛教還是耆那教都將菩提樹視為“神聖之樹”。政府更是對菩提樹實施“國寶級”的保護。(概述圖參考:中國植物圖像庫)
關於菩提樹的詩詞
《廣中菩提樹取其葉用水浸之葉肉盡潰而脈理獨》《菩提樹》《菩提樹·庭前雙樹尚依然》
關於菩提樹的詩句
好似菩提樹菩提樹菩提樹下清涼
關於菩提樹的成語
菩薩低眉左提右契泥菩薩過江提要鉤玄懷鉛提槧挈領提綱握綱提領左提右挈
關於菩提樹的詞語
破格提拔振衣提領懷鉛提槧菩薩心腸左提右挈耳提面訓左挈右提提要鉤玄提牌執戟左提右契
關於菩提樹的造句
1、北美歐洲和亞洲落葉性樹木的壹個屬,樹皮光滑且常為銀灰色;歐椴;菩提樹;椴木。
2、德拉敦某商業大樓的二樓,長出壹棵菩提樹!
3、每到佛節,信男信女們就在大菩提樹幹上拴線,獻貢品,頂禮膜拜。
4、每到晚上華燈初上,湄公河邊坐滿了納涼的人群,遠眺對岸泰國烏隆的點點燈火,菩提樹影婆娑。
5、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深以為意,以樹喻人,以心為鏡,我只是遵循自己的本心罷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菩提樹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