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在《我愛妳漢字》中為什麽說漢字是有生命的

在《我愛妳漢字》中為什麽說漢字是有生命的

讓孩子們更多更好地了解漢字

——對人教版課標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教材的幾點認識

山東省濟南師範學校 聶在富

五年級上冊是第三學段的第壹本教材,展讀令人耳目壹新,感受到許多新鮮氣息,處處可以發現高年級教材的鮮明特點。然而更加引人註目的還是本冊第五組教材《遨遊漢字王國》,壹種全新的教材形式——獨立的綜合性學習單元。

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使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是語文課程目標的重要內容。漢字是世界上使用至今的、唯壹的古老文字,是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偉大創造。了解漢字知識對於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以及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都有直接的關系。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常用漢字,對於他們來說,缺乏的是對漢字整體上的了解。為了讓學生更多更好地了解漢字,可以編選幾篇漢字文字學的文章讓學生閱讀,但是,教材編寫者沒有采取這種學生不感興趣的方式,而是專設壹個《遨遊漢字王國》的綜合性學習單元,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活動、主動探究去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是頗具創意的選擇。

重視綜合性學習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創造性地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理念,隨著學生知識水平和自學能力的提高,循序漸進地安排綜合性學習課題和學習形式:低年級,沒有單設獨立的綜合性學習項目,但在單元導語、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反復提示學生聯系實際學語文、合作交流學語文、通過自己閱讀和查找資料學語文,處處體現著綜合性學習的精神;中年級,綜合性學習與壹組課文的閱讀穿插進行,伴隨著課文學習的進程,綜合性學習活動逐步展開。現在,高年級教材出現了獨立的綜合性學習單元,采取這種大綜合的學習方式,是同本學段綜合性學習要求的提高相適應的。

這種大綜合的單元,在教材編排形式和教材內容上都有許多不同於傳統教材的特點,教師只有明確這些特點、充分把握教材,才能做好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安排,實施正確的教學策略。這個單元由三部分構成:主體部分包括兩個綜合性學習主題活動—— “有趣的漢字”和“我愛妳,漢字”。每個主題活動都是先提出活動建議,然後給出壹組閱讀材料;主體部分前面有壹個導語,主要是提出學習任務;主體部分後面有壹個結語,提出辦展覽、辦手抄報等成果展示和繼續探究的建議。這個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融合在主題活動之中,沒有單設。

導語是全組學習的綱,概括指出了漢字的三個特點:歷史悠久、使用人口最多、書法是獨特的藝術,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三個任務: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了解漢字文化、為純潔漢字做些實事。完成每壹個活動都要以學習閱讀資料為先導,但閱讀資料不同於壹般的課文,教學中不能以學習閱讀資料為主,而要把閱讀資料作為學生搜集、查找相關材料的例子,利用閱讀資料的學習為開展活動引路。這些閱讀資料不講究系統完整,不拘壹格,既有字謎、歇後語、錯字笑話、神話傳說,也有知識短文、新聞報道、新聞圖片、四字韻語、書法作品。從第壹個主題活動開始,閱讀資料由易到難,漸入佳境。第壹篇閱讀資料是謎語,第二篇是歇後語和笑話。以傳統的眼光看,這些都不大像課文,但它適合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著激發興趣、導入活動的作用,如字謎,學生們聽家裏大人說過,在讀物上讀到過,在相聲中聽到過,夥伴們在壹起互相猜過,以字謎作為閱讀的開端,可謂獨具匠心。學生們閱讀著這些資料,輕松地便邁入了漢字王國的大門。

綜合性學習活動雖然不以學習漢字知識為主,但教材畢竟涉及到了壹些漢字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討論和發問還可能涉及到另外壹些有關漢字的知識。對於教學中遇到漢字知識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提供的材料去感受,盡量避免使用名詞術語,對漢字的稱說、說明和評價應當註意規範、穩妥、通俗。如“漢字”,它是以漢民族為主所使用的文字,也是國家法定的通用文字,但不能稱之為“中國字”,因為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不能稱之為“漢族使用的文字”,因為回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也使用漢字。再如“倉頡造字”,教材編選的是壹篇漢字形成的傳說故事,目的是以此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神奇色彩,並不是講述漢字知識。閱讀材料說“傳說倉頡創造了文字”,倉頡其人和倉頡造字都是傳說,而不是史實。漢字是勞動人民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中集體創造出來的,不是哪壹個人單獨創造的,如果倉頡確有其人,也只能是新石器時代壹位文字學家,在統壹和規範原始漢字方面有過卓越的貢獻。

對漢字進行字形分析探究和字義說解是了解漢字的本義、揭示漢字文化內涵常用的方法。閱讀材料對“冊”、“典”、“刪”的原始字形進行了分析,學生知道“典”是“兩只手恭恭敬敬地捧著”或“被莊重地安放在底座上”的冊,就很容易明白“典”的本義和“字典”、“詞典”等引申義;知道了“刪”是用刀削去竹簡上的錯字重寫,就很容易明白“刪改”、“刪除”等“刪”字為什麽是“冊”字加個立刀旁。許多教師曾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了解字義,例如:原北京景山學校馬淑珍老師用“壹只手放在目上”教“看”字,已故斯霞老師用“壹只大手抓住山林的枝枝椏椏往上爬”教“攀”字。某些漢字,通過字形字義的分析,還可以了解古人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例如“美”字,由“羊”和“大”組成,“羊大為美”的觀念反映了上古社會羊同人的生活的密切關系和先民對“美”的樸素理解。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也必然會運用這種方法來表達他們對漢字的神奇有趣和文化內涵的理解。漢字教學不同於漢字研究,對學生,應當允許他們用自己想的辦法記憶字形、解釋字義,不壹定都要合乎漢字學原理,但是道理上要能說得通,不能胡編亂造、牽強附會,例如有人解釋“冤枉”的“枉”字是壹個王被綁在木樁上,心理遭受沈重打擊,“謀”是向人說哪壹棵樹上的哪壹些果子是好吃的。這樣的解釋曲解了漢字的字形字義,不利於漢字的學習。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熱愛祖國文字的民族感情,當然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和了解漢字的優點,但也要防止對漢字作出不科學的評價,如:“漢字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21世紀是漢字的時代”,“漢字是壹種智能型的文字,學習漢字有利於開發右腦功能”等。有的學生受到某些讀物或網上某些極端言論的影響,可能在發言中不適當地誇大漢字的缺點,或貶損漢字簡化、提倡恢復繁體字等。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正面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悠久歷史,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欣賞漢字文化,對於那些明顯錯誤的說法要敢於批評指正。我們對待漢字,既要看到它的優點,也要看到它的不足,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課程標準關於綜合性學習教學建議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註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教師的指導是學生的自主性得以發揮的重要條件,而指導作用首先在於激發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這個綜合性學習活動,文化含量高,形式活潑,教師應當以自己濃濃的情趣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為學生指點活動的途徑,幫助學生想些活動的點子,為他們推薦壹些讀物,介紹壹些語言文字網站,並為學生留出較為充裕的時間。教師還應當積極參與到綜合性學習的各項活動中去,和學生壹樣搜集、調查、查閱,掌握壹些字謎、笑話、故事,同學生壹起參加匯報交流,指導學生舉辦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如猜字謎,錯字大王故事會,“說文解字”比賽等。有了教師這位好的導遊,孩子們遨遊漢字王國的旅程壹定會順利完成,並取得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