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閱讀壹般是采用二十四史,具體包括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範曄)、《三國誌》(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二十四史是中國的經典,很多中高考考試都是從裏面出的,而且這些書思想內容都很豐富,特別有利於學習古文。如果覺得可以,推薦妳去看壹些古文遊記,古文傳記等,大有裨益。
最後祝妳學習進步,加油!
2. 想學文言文,看什麽書好妳好:
習古文不要囿於局限,讀書亦不可攫取。壹事未卒,不取二者,外國文學不妨先行擱置,國粹畢竟為邦國之本。
1、清季之世,西學東漸,五四運動之前的文言文皆可稱之為古文。登高自卑,涉遠自邇,既然致力於此,即不應囿於局限。建議先從《小學韻語》、《幼學瓊林》、《三字經》、《千字文》入手,否則古文詰屈聱牙之處,難以理解。其次學習四書五經,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最後研究《古文觀止》,循序漸進,由易至難。
2、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合百家之長,縱壹人之學。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博曉古今,可立壹家之說;學貫中西,或成經國之才。
3. 學習文言文該讀些什麽書真正能夠解決文言閱讀的障礙的辦法只有壹條,就是多讀。讀得多,積累就深厚,文言閱讀的語言障礙才能從根本上被消除。我個人的經驗是,只要認真讀完《史記》和《聊齋誌異》,文言閱讀的基本問題就全部解決了。
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影響之大,之深,之遠,超過了妳們的想象。由於其影響巨大,後人寫歷史,寫文章,常常有意無意地去模仿《史記》,這個模仿當然也包括語言的形式。所以讀《史記》很重要。讀《史記》,妳們可以只讀其中的本紀、世家和列傳,至於書、表,就算了。讀好了《史記》,再去讀壹般文言文尤其是史傳文,基本上都不在話下了。此外順便說,讀好了《史記》,妳會變得更加聰明,更加了解人性。妳會懂得,成功的人物之所以成功,倒黴的人物之所以失敗,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它的道理的。
大家都知道它的作者蒲松齡,是壹個考場上長期失意的人。這就是說,他參加了許多次考試,但他很背時,總是考不上。然而參加考試的次數壹多,就特別熟悉普通的表達程式。蒲松齡不是壹位高級知識分子,他是個小知識分子。蘇東坡文章很自在,是因為他是個大知識分子。蘇軾才高,當時文名也高,所以膽子大,於是寫文章就非常自在,想怎樣寫就敢怎樣寫。小知識分子,心理常常是自卑的,尤其是寫文章的時候,他不敢放膽去寫,容易循規蹈矩遵守表達規範,因此《聊齋誌異》的語言,是比較規範的文言文。而小知識分子,沈淪社會底層,他內心又常常渴慕高雅,仰慕風雅,於是喜歡賣弄,所以妳在《聊齋誌異》中,常常能觀察到許多通假現象詞類活用現象等諸多文言文語言現象。通假現象容易帶來文字古雅的錯覺,在某些層面不高的知識分子心目中是很高雅的手段。比如“悅”字,這個字清代早就有了,但蒲松齡們寫文章的時候,偏偏要把“悅”寫成“說”。他們是這樣想的:《論語》上不是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嗎,我把“悅”寫作“說”,那不是直追古人、隱然與聖賢相似了嗎?
《聊齋誌異》追仰《史記》,很多篇章末尾模擬“太史公曰”作“異史氏曰”,也是壹個證據。當然,追慕古人,並非《聊齋誌異》有價值的地方。《聊齋誌異》是作為小說文本才那麽有價值。蒲松齡的傑出是後人發現的,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他竟然是傑出的。不過,《聊齋誌異》謹守規範、追慕古雅的語言,恰好使它成為我們現在解決文言文語言問題的壹個絕佳範本。
司馬遷無疑是他那個時代最博學的人,同時也是最具有文學才華和歷史成就的人,他是壹個大知識分子,大得來規範了後代的歷史,影響了後代的文學,所以讀壹部《史記》,就相當於讀了後代若幹部史書,容易使我們的文言水平大大提升。蒲松齡顯然是他那個時代頗受冷落的人,他的學問也不能稱雄於那個時代,但他作為小知識分子的拘謹、自卑和保守,為我們創作了非常規範的文言文文本。
多讀文言文很有必要,這比枯坐在那裏閱讀10本文言字典、文言語法著作,更為重要。高中三年,讀完這兩本書的時間,完全足夠。可惜的是很多人不了解這個方法。其實《史記》讀起來十分有趣,妳看裏面所描寫的現實人生,精彩程度甚至超過了善於虛構的許多小說家的想象。我是坐在廁所中,斷斷續續讀完《史記》的。真的,很輕松,很有趣,很精彩。
這裏要特別說明壹下: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了解文言語法不重要。那當然是重要的,不過帶給我們的好處有限,而且,那是壹件很枯燥的事,有敗壞我們的文言閱讀興趣的風險。至於讀文言字典,那也很重要。事實上,妳在閱讀文言文的時候,常常需要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我只是說,具體文本的閱讀更為重要,讀多了,詞匯積累就自動完成,文言語法就無師自通。蒲松齡學過文言語法嗎?沒有。他那時根本就沒有所謂古代漢語語法這門課程。但是,他的《聊齋誌異》,比現在的古漢語專家刻意寫出的古文,通泰得多,自然得多。至於現今高考考場上那些所謂的古詩文作文,根本不通,幼稚得可笑還在那裏賣弄,但居然還可以騙得高分。
4. 想提高文言文能力,看什麽書好其實學習文言文並不是很難。只要將實詞、虛詞、句勢學懂即可。而實詞壹般情況下不會很難,大多數是圍繞課本的。虛詞壹般情況下會出“其”、“而”、“於”、“以”等。句勢就無外乎,定語後置、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等。再就是註意判斷句和被動句。還有要特別註意詞類活用,如意動、使動、名作動、名作狀、形容詞作名、形容詞作動等。
如果妳實在是想通過看書的辦法提高古文水平,那我覺得妳應該讀壹讀《史記》(讀名人的)、《二十四史》,韓愈、王安石、柳宗元、蘇詢等人也比較喜歡寫史,而且出題率也很高。
多背古文對妳也有幫助。背的多了,自然就會了,而且在作文中使用,還會提高分數。都很不錯.
5. 要學習古文應先學哪些書,有哪些工具書,各推薦幾本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常常有會而不對,難拿高分,也有初學者感覺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入手的情況。這篇文章結合本人的學習經驗,對古文的學習做壹個大致的梳理。
首先,需要認識到的是,我們所說的文言,不過是古代人日常交談的話語,就像我們現在的普通話壹樣。所以說學好文言文不難,難在有文采上。結合我自己的學習經驗,如果古文基礎較弱,建議按照以下順序來學習:
1,朗讀《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詩經(節選)》,並且能達到流利背誦的水平(上述都是三字和四字短句,兼有音律美,朗朗上口,可以結合歷史故事)
2,《小學生古文100篇》(很經典的小短文集,可以先自行翻譯,然後熟讀,仿寫)。
3,《三言二拍》、《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上述十壹本書的文白本較好。以上系列以史書和文白小說為主,淺顯易懂而且趣味性較強,同時也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可讀性強。可以作為課外書看,看懂即可,不需要背誦(三言二拍不建議小學生閱讀,兒童不宜)。
4,《世說新語》、《顏氏家訓》、《菜根譚》、《東坡笑林》、《笑林廣記》、《小窗幽記》、《浮生六記》、《幽夢影》、《曾國藩家書》上述九本書中主要涉及古人修身養性,臧否人物,簡短易懂,且富含哲理。可以摘選經典段落背誦。
5,《古文觀止》、《經史百家雜鈔》、《古文辭類篹》、《桐城派名家文集》、《水經註》、《洛陽伽藍記》、《荀子》、《孟子》、《莊子》、《韓非子》。
散文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五個比較重要的階段,分別是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明清之交。上述十本書在這五個階段上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說是各有千秋:
《古文觀止》、《經史百家雜鈔》、《古文辭類篹》是集古今名家名篇之大觀,但三者各有千秋,《古文觀止》較為基礎,難度較低;後兩者較為艱深,適合有壹定積累的學習者。兩漢時期和唐宋時期的代表作大部分都被這三本書收錄,所以不單獨列舉。
《孟子》說理精辟,文字流暢,語言形象;《莊子》多用寓言借喻,汪洋恣肆,極有表現力;《荀子》擅長說理,論辯機鋒百出,思想深邃,邏輯周密,《韓非子》以寓言和史料進行深入淺出的論證,平易中見哲理。這四本是先秦時期的巔峰作。
《洛陽伽藍記》、《水經註》記載較雜,山川地理風情世俗皆有涉獵,這兩本書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代表作
《桐城派文集》和《古文觀止》壹脈相承,可以看做是其延續。桐城派在明清時期的復古派、唐宋派、公安派等學派中占據比較重要的位置,受八股取士的影響,明清時期的文章大都缺少氣勢,靈氣不足,但也有壹些大家譬如姚鼐,歸有光這樣的大家。不妨從多個方面來學習,相互印證,全局觀可以形成。
可以對上述文章進行主題閱讀,選擇其中部分文章章節抄錄背誦均可。
6,另外,在學習古文的時候,需要準備壹本工具書,壹本即可。就是王力主編的《古漢語詞典》。
註意事項:
a,需要註意的是,《古文觀止》名氣最大,流傳最廣,經常有想學習古文的同學想抄近路,認為把《古文觀止》的文章背壹背,就可以達到古文通。《古文觀止》只是古文選集中的壹本,雖然有壹定的代表性,但是這本書編纂的初衷是用來科舉時做策論,所以選入了壹些八股氣息比較濃重的文章。更何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多加涉獵才可開闊眼界,達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境界。
b,就學習的方法來講,學習語言類都是四大法寶:聽說讀寫。對於古文來講,最重要的就是讀、背。建議多背誦壹些古文的經典名篇,然後進行主題閱讀,漸漸的就能找到古代人在使用語言的規律和感覺,或者說,語感。找到了語感,日常的學習,做題難度就不大。
c,最後,如果不是對古文很感興趣,只是側重於做題,那麽我的建議是要把課本上的壹些常用字詞比如實虛詞的意思、用法,通假字,還有壹些特殊的句式比如頂真,謂語前置等弄清楚,壹些經典的段落要能熟練背誦。
如果想在考試中古文部分拿到比較高的分數,《史記》,《資治通鑒》這兩本書的古文版和白話版都必須要看,能做到可以自行翻譯的程度。
在日常的考試中,題目常常是選擇某個人的事跡,而後聯系已學過的古文知識來進行考察,所謂千變萬化,不離其中。這兩本書壹本是紀傳體,壹本書編年體,很具有代表性,考試中的小短文也大都選擇類似的文章進行考察。通讀這兩本書,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