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赤白帶如何治療

赤白帶如何治療

赤白帶下 病證名。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赤白瀝、赤白漏下、婦人下赤白沃等。指婦女帶下,其色赤白相雜、味臭者。多因肝郁化熱,脾虛聚濕,濕熱下註,損及沖任、帶脈,以致白帶夾胞絡之血混雜而成赤白帶下。治宜疏肝健脾,清熱利濕,方用清肝止淋湯(方見赤帶條),或用加減逍遙散(白芍、柴胡、茯苓、甘草、陳皮、茵陳、梔子)。此證尚應註意癌變之可能,當早期診治。

赤白帶下

指婦女帶下,其色赤白相雜者。中醫認為多因肝郁化熱,脾虛聚濕,濕熱下註,損及沖任、帶脈所致。治宜疏肝健脾,清熱利濕。此證尚應註意癌變之可能,應早期診治。

食物品凡患帶下的婦女,宜分清虛實而選食下列食物。

烏骨雞性平,味甘,有補虛、益氣、健脾、固腎之功,凡體質虛弱的婦女白帶過多者,宜常食之。明。李時珍曾說:“烏骨雞補虛勞羸弱,益產婦,治女人崩中帶下虛損諸病。”並介紹治帶下病用烏骨雞1只,洗凈後將白果、蓮子、糯米各15克,胡椒3克,裝入雞腹內煮熟,空腹食用。普通老母雞營養亦很豐富,也有益氣補虛的作用,民間常用老母雞同黃芪或山藥燉湯食用,對體虛帶下者很有效果。

麻雀雀肉與雀卵均有補腎陽、益精血的作用,對腎陽不足、白帶清稀、腰酸怕冷者,食之最宜。《日華子本草》載:雀肉“壯陽益氣,暖腰膝,縮小便,治帶下”。《中藥大辭典》亦雲:“雀卵補腎陽,益精血,調沖任,治女子血枯、崩漏、帶下。”

豬肚性溫、味甘,能健脾胃、補中氣,對脾虛帶下之人,宜經常食用。清代醫學家王孟英認為:“豬肚止帶。”《本草經疏》指出:“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其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這就是補脾胃而止白帶的道理。

淡菜性溫,味鹹,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適宜腎虛帶下者食用。《本草匯言》中說:“淡菜,補虛養腎之藥也。”《本草拾遺》載:“主虛羸勞損,帶下。”《嘉柘本草》亦雲:“治虛勞傷憊,精血少者,及婦人帶下。”

鱉肉性平,味甘,有滋陰之功,對腎虛體弱的帶下病人,宜食之。《日華子本草》中說過:鱉肉能“益氣調中,婦人帶下。”清。王孟英也認為:鱉肉能“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主脫肛,崩帶。”對脾虛帶下及黃帶者不宜選用。

白扁豆性平,味甘,有健脾化濕的作用,最適宜脾虛帶下的婦女食用。宋代醫學家文學家蘇頌就曾說過:扁豆“主女子帶下”。《永類鈐方》亦有“治赤白帶下:白扁豆炒為末,用米飲每服二錢”的記載。古代醫家認為:“扁豆,脾之谷也,與脾性最合,為和中益氣佳品。但其味輕氣薄,單用無功。”故對脾虛脾濕帶下病人,最宜用扁豆煮粥食,或用扁豆配合山藥、蓮子、芡實等壹同煨爛服用。

扁豆花每年7~8月間采收完全開放的扁豆花,曬幹或陰幹備用,亦可服食新鮮者,它有健脾和胃祛濕的功效。《本草圖經》即有“主女子赤白帶下,幹末,米飲和服”的記述。明。李時珍亦說:“焙研服,治崩帶,功同扁豆。”白帶過多,最大如沖,謂之白崩。《奇效良方》載有“治婦人白帶:白扁豆花焙幹為末,炒米煮飲入燒鹽,空心服。”可見扁豆花治帶功效卓著。

豇豆性平,味甘,因為豇豆既能補脾胃又能益腎氣,故凡脾虛或腎虛帶下之人,均宜常食之。《本草綱目》就曾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四川中藥誌》亦雲:“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在民間,有用豇豆燉雞肉服食治療婦女帶下病的習慣。

山藥性平,味甘,有補脾、補腎、補肺、固精、止帶的作用,對體質虛弱的婦女白帶過多者,宜常食之。《本草正》中認為:“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凡脾虛帶下或腎虧帶下者,常食久食,多有卓效。

蓮子肉性平,味甘澀,能補脾、補腎、補心、固澀止帶,脾腎虧虛、白帶頻多、質談如涕者,最宜食用。《玉楸藥解》說得好:“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泄之家。”婦女脾虛腎虧而白帶如崩,量多如註,亦屬“滑泄之家”,常服蓮子,極有良效。中國藥科大學葉橘泉教授曾介紹:婦女腰酸帶多,體質虛弱者:蓮子、芡實各60克,鮮荷葉手掌大1塊,以適量糯米煮粥,亦可加砂糖適量服。這正是食物配伍運用之妙。

芡實性平,味甘澀,既能補腎固下,又能補脾止帶,凡脾虛或腎虧的帶下患者,均宜食用。尤其是芡實與山藥壹同服食,更為有益。如《本草新編》所雲:“芡實不特益精,且能澀精補腎,與山藥並用,各為末,日日米飲調服。”《本草求真》還說:“芡實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陰,本有過於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甚於山藥。”所以,芡實與山藥同食,對脾腎虧虛的帶下婦女,極有效果。這種食物配伍,相得益彰。

白果為銀杏的種仁,民間常用以治療白帶過多。《瀕湖集簡方》曾介紹:“治赤白帶下,下元虛憊:白果、蓮肉、糯米各五錢,為末,用烏骨雞壹只,去腸盛藥煮爛,空心食之。”應當註意的是,白果多食可致中毒,所以,壹次用量不宜過大。另外,白果葉亦有治帶的功效,《中藥誌》中有載:“白果葉,斂肺氣,平喘咳,止帶濁。治痰喘咳嗽,白帶白濁。”其食用方法可以仿效《品匯精要》之法:“白果葉為末,和面作餅,煨熟食之。”

馬齒莧又稱馬齒菜。性寒,味酸,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之功,適宜濕熱赤白帶下或黃帶之人食用。此癥多由濕熱凝滯,寒滑以利導之,而濕熱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帶。“《海上集驗方》中曾介紹:”治赤白帶下,不問老稚孕婦悉可服:馬齒莧搗絞汁三大合,和雞蛋清壹枚,先溫令熱,乃下莧汁,微溫取頓飲之。“此法在《食物中藥與便方》中亦有類似記載。

水芹菜性涼,味甘辛,能清熱利水,婦女濕熱帶下宜煮食之。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水芹“主女子赤沃”。即指婦女赤帶而言。《日華子本草》亦雲:“水芹治煩渴,療崩中帶下。”湖南民間還有“水芹12克,水煎服,治白帶”的習慣。

薤白俗稱小蒜、野蒜。清代食醫王孟英說它能“寬胸止帶”。早在唐朝食醫孟詵的《食療本草》中就有“薤,治婦人赤白帶下”的記載。在《食醫心鏡》中亦有介紹:“治赤白帶下:薤白壹握,切,煮作粥食之。”

蕺菜俗稱魚腥草。性寒,味辛,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濕熱帶下,也相當於婦女盆腔炎感染所致的黃帶或赤帶,最宜食之。江西民間多有用“魚腥草45~50克,水煎服,治白帶”的習慣。葉橘泉教授《食物中藥與便方》亦曾介紹:“治婦女子宮內膜炎,宮頸炎,附件炎,赤白帶下腥臭,下腹痛者:魚腥草30~60克,鮮者加倍,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

枸杞頭性涼,味甘平,適宜腎虛帶下和濕熱帶下的婦女食用,因為枸杞頭既可補虛益精治腎虧,又能清熱解毒止帶下。《滇南本草》曾介紹:“治年少婦人白帶:枸杞尖作菜,用雞蛋炒食。”亦可用鮮嫩枸杞頭洗凈後涼拌食用。

蕎麥性涼,味甘,濕熱帶下之人宜食之。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曾說:“蕎麥,治濁帶,氣盛有濕熱者宜之。”《本草求真》亦雲:“蕎麥,味甘性寒,凡白帶屬氣盛濕熱等癥,是其所宜。”《綱目》濟生丹是用以治療女子赤白帶下癥,就是用“蕎麥炒焦為末,雞蛋白調和為丸服用。”亦可用蕎麥面5~10克,砂糖水沖服。還可將蕎麥面炒香,用開水攪成稀糊或煮粥食。

韭菜子有補肝腎、治帶下之功,尤其適宜腎虧陽虛、白帶清稀、量多如涕者食用。《本草綱目》載:“韭子,補肝及命門,治女人白淫白帶。”《千金方》中介紹:“治女人帶下:韭子七升,醋煮千沸,焙,研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也可用韭菜子炒熟,研末,每次用5~10克,同粳米煮粥食用。

金櫻子俗稱山石榴、蜂糖罐。性平,味酸澀,能收澀止帶,凡體質虛弱的帶下病婦女,食之最宜。《閩東本草》介紹:“治女子白帶:金櫻子去毛、核50克,水煎服,或和豬膀胱,或和冰糖燉服。”也可參照《食物中藥與便方》中的方法:“體虛白帶:金櫻子1 500克,臼中搗碎,加水煎3次,去渣,過濾後再濃煎,加蜂蜜收膏,每日臨睡時服1匙,開水沖服。”

豆腐鍋巴據《食物中藥與便方》介紹:婦女赤白帶下:用豆腐鍋巴(黃色者佳),炒燥為末,每日6克,1日3次,如赤帶可用紅糖湯沖服;白帶則用白糖湯沖服。如婦女白帶多腰酸,可用豆腐鍋巴30~60克,豆腐皮1張,雞蛋1個,白糖適量,略加水煮食,每日1碗,早晨空腹服下。

肉蓯蓉性溫,味甘酸而鹹,有溫補肝腎的作用,對脾腎陽衰、白帶清稀如涕、小腹冷、四肢不溫的婦女,食之最宜。《藥性論》記載:“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赤白帶下。”《日華諸家本草》亦認為,肉蓯蓉“治男子泄精遺瀝,女子帶下陰痛”。盛產肉蓯蓉的內蒙古、甘肅、新疆的民間百姓,對體虛帶下的婦女,喜用鮮嫩肉蓯蓉作食品,刮去鱗甲,以酒凈洗去黑汁,薄切後同山藥、羊肉作羹,認為如此食用,勝服補藥。

首烏粉性微溫,味甘澀,為補益肝腎的滋補調養食品。早在宋代,《開寶本草》就有何首烏“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的記載,《藥品化義》亦說何首烏“治腰膝軟弱,除崩漏,解帶下”。對肝腎不足的帶下婦女,食之最宜。正如明。李時珍所說:“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何首烏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為滋補良藥。”服用時可用紅糖或白糖同首烏粉拌勻,以沸水沖勻服食。

黃芪性微溫,味甘,有補中益氣之功,對體質虛弱、氣虛下陷崩漏帶下者,宜食之。《日華子本草》中指出:“黃芪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治血崩,帶下,產前後壹切病。”用黃芪燉老母雞,則更能增強益氣補虛的效果。

鰻鱺性平,味甘,能補虛羸、益腎氣。《食療本草》中指出:“療婦人帶下百病。”所以,對於體虛帶下者,食之尤宜。

烏賊魚性平,味鹹,有養血、滋陰的作用。清代醫家王孟英還認為它“滋肝腎,補血脈,理奇經,調經帶。”所以說,烏賊魚最益婦人,對體弱帶下之人,食之最宜。

魚鰾又稱魚膠。性平,味甘,能補腎虛。《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煨爛食之,補氣填精,止遺帶,大益虛損。”對腎虛體弱帶下之人,尤為適宜。《常見藥用動物》中曾介紹:“婦女白帶:幹魚鰾10克,豬蹄1只,***放在沙鍋內,加適量水,文火燉服。”《本草綱目》還有壹法:“治赤白崩中,魚膠,焙黃研末,同雞子煎餅,好酒食之。”

此外,體虛帶下的婦女還宜食用豬髓、鹿胎、鹿茸、山羊肉、羊腎、羊胰、阿膠、鰒魚、鱧魚、蚌肉、蛤蜊、豬瘦肉、牛肉、雞蛋、豆漿、牛奶、燕窩、銀耳、栗子、胡桃等;濕熱帶下者還宜吃絲瓜、裙帶菜、薺菜、甜菜(君達菜)、莧菜、馬蘭頭、綠豆、赤小豆、苡仁米、紫菜、荸薺、旱芹、菊花腦、冬瓜、西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