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耳目的國語詞典耳目的國語詞典是什麽

耳目的國語詞典耳目的國語詞典是什麽

耳目的國語詞典是: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耳目殊司,工藝異業。」亦泛指見聞。《老殘遊記.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閡,先生布衣遊歷,必可得其實在情形。」詞語翻譯英語eyesandears,sb'sattentionornotice,information,knowledge,spies法語mouchard,espion。

耳目的國語詞典是: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耳目殊司,工藝異業。」亦泛指見聞。《老殘遊記.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閡,先生布衣遊歷,必可得其實在情形。」詞語翻譯英語eyesandears,sb'sattentionornotice,information,knowledge,spies法語mouchard,espion。拼音是:ěrmù。結構是:耳(獨體結構)目(獨體結構)。詞性是:名詞。註音是:ㄦˇㄇㄨ_。

耳目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耳目ěrmù。(1)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2)監視人或為別人收集情報者。

二、引證解釋

⒈耳朵和眼睛。引《禮記·仲尼燕居》:“若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史記·五帝本紀》:“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宋蘇軾《石菖蒲贊》:“菖蒲味辛溫無毒,開心補五_,通九竅,明耳目。”魯迅《仿徨·傷逝》:“這空虛又即刻發生反響,回向我的耳目裏,給我壹個難堪的惡毒的冷嘲。”⒉猶視聽,見聞。引申為審察和了解。引《國語·晉語五》:“若先,則恐國人之屬耳目於我也,故不敢。”《梁書·武帝紀中》:“故能物色幽微,耳目屠釣,致王業於緝熙,被淳風於遐_。”元劉祁《歸潛誌》卷七:“所患耳目不廣,不能周知民間苦樂,國勢安危。”⒊指視聽所系的事物或標誌。引《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⒋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引晉袁宏《後漢紀·和帝紀上》:“《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太史公書》,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由觀前,聖人之耳目也。”唐韓愈《爭臣論》:“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梁啟超《<清議報>敘例》:“是以聯合同誌,***興《清議報》,為國民之耳目,作維新之喉舌。”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妳們的筆,是人民的筆,妳們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⒌比喻輔佐或親信之人。引《書·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孔穎達疏:“君為元首,臣為股肱耳目,大體如壹身也。”《舊唐書·姚_傳》:“臣以庸朽,濫居輔弼,虛備耳目。”清侯方域《南省試策壹》:“舉天下至於無可信,而乃欲寄其耳目,_其心腹,則其勢不得不流於偏重,而私昵得以用之矣。”⒍指偵察或了解情況。亦指暗探。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吏皆為耳目,諸灌氏皆亡匿,夫_,遂不得告言武安隱事。”《北史·房彥謙傳》:“唯願遠布耳目,精加采訪,褒秋毫之善,貶纖介之惡。”清魏源《聖武記》卷壹:“大清又厚撫遼人之往來我地者,於是降人與遼人皆為我耳目。”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有些場合,他不去,會有人告訴他的,至少有江菊霞這個耳目。”周建人《沒有***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派了聯絡員帶領我們躲過了敵人的耳目,通過了層層封鎖線。”

三、網絡解釋

耳目(漢語詞語)(1)指視聽。《荀子·君道》:“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2)指審察,了解。《晉書·涼武昭王傳》:“賞勿漏疏,罰勿容親,耳目人間,知外患苦。”(3)指偵察消息的人。《古今小說·汪姓之壹死救全家》:“卻說洪恭在太湖縣廣有耳目。”(4)指視聽所系的事物;標誌。《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關於耳目的近義詞

線人

關於耳目的詩詞

《紀事·眾人耳目外》《論文·耳目超然萬象融》《入廣至贛雪霽天朗聊舒耳目》

關於耳目的詩句

嘗為耳目人耳目不能思耳目減聰明

關於耳目的成語

目擊耳聞耳聞目覽順耳悅目耳聰目明目濡耳染賤目貴耳發明耳目耳目股肱耳目眾多

關於耳目的詞語

發明耳目順耳悅目目染耳濡以耳為目耳目眾多耳目壹新耳聰目明耳目股肱拭目傾耳賤目貴耳

關於耳目的造句

1、壹些銷售假冒商品的地方為了掩人耳目,竟然張貼著“謹防假冒”的標語,來欺騙顧客。

2、他散布這些流言,無非是想遮人耳目,轉移人們的註意力。

3、我們壹到海邊,便開始尋找壹處可以遮人耳目的空地。

4、他是敵人派來的耳目。

5、他滿嘴的“仁義道德”,都是為了掩人耳目,其實內心可毒了。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耳目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