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1.使學生了解應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步驟,包括:明確問題——收集資料——提出假說——驗證假說——接受或摒棄假說——得出並報告結果. 2.使學生掌握應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壹系列過程技能.其中基本的過程技能有:觀察、分類、推論、交流、認識和利用空間關系、測量、應用數學方法;復雜的過程技能有:解釋資料、形成假說、分解和控制變量、實驗、構建模型、形成操作性定義.[2] 美國註重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及技能教育,科學方法的訓練內容也比較全面.2061計劃中指出:各種科學領域中知識的探索和技術的應用都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新設備的出現而不斷變化,但各種科學探索的過程是相似的,科學研究都需要有證據、可以進行操作的假設、邏輯及理論上的分析、得出並解釋理論結果、努力識別和避免偏見.[3] 因此,美國更註重行為教育而非單純的理論學習.例如,對喝生水會引起疾病問題的學習,教師並不直接告訴學生生水裏有細菌、不衛生,而是讓學生對生水進行衛生檢查、測定,並提供多種有關的數據和材料,然後由學生分析自己的研究結果和材料,回答為什麽不能喝生水.學生通過親自參與這些簡單的科學研究過程,學習和應用科學方法,並懂得了如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正是美國的科學教育重視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和素質的體現. 此外,通過了解生命科學的發展歷程和進展、了解科學家的工作、回顧科學知識產生的過程,學生也可從中學到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並學習科學家堅韌不拔、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識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的聯系及科學的本質.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設計和結果,要求學生各自報告結果、開展討論、各抒己見、大膽懷疑,體現了科學態度的培養,並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