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古文觀止》名字的由來,《古文觀止》是康熙三十四年正式問世的。到今天,已經整整流傳了320年了。《古文觀止》中的 “古文”,就是“古代散文”的意思, “觀止”壹詞則來源於成語“嘆為觀止”, 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期,吳國的公子季劄到魯國去訪問,魯國用歌舞招待他,季劄是壹位欣賞水平極高的人,他對每個歌舞都進行了評價,而且評價得非常到位。當演出進行到舜時代的舞蹈時,季劄感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意思就是說,這個舜時代的舞蹈已經是最好的舞蹈了,不用再看下面的其他舞蹈了。《古文觀止》用“觀止”壹詞,就是說:《古文觀止》這本書,已經把中國古代最好的散文名篇都集中在壹起了,妳看完這本書,別的書就不用再看了,這說明這本書的編選者對自己編選的這本文集,是充滿自信的。其實,這本書的兩位編選者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是兩位鄉村私塾教師——吳楚材、吳調侯,他們並沒有什麽出眾的學術成就和名望。但是《古文觀止》這本書在後來的中國文化史上、文學史上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的確是壹個奇跡。
二、《古文觀止》有個不可思議的地方。
《古文觀止》編選者地位低,但是《古文觀止》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高。《古文觀止》的編選者是兩位鄉村私塾教師,地位很低。我們看看另外的三部古文選集,這些古文選集的編選者地位要比《古文觀止》編選者的地位高得多。《昭明文選》的編選者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梁朝皇太子蕭統。《古文辭類纂》的編選者是清代文壇領袖、桐城派古文的代表人物姚鼐。《經史百家雜鈔》的編選者是晚清四大名臣之壹的曾國藩。但是,在當今名家推薦書目上,我們已經很少能看到這三部古文選集的蹤影了,而《古文觀止》卻幾乎登上了所有的名家推薦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