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求理趣詩。要有解釋和賞析。快!

求理趣詩。要有解釋和賞析。快!

壹,《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賞析:蘇軾以身處廬山為喻,說明了壹個非常深刻的道理:壹個人如果陷在某個具體的環境或事件之中,不能擺脫出來,那就無法全面,客觀地去認識這個環境和事件的真相,往往容易產生片面性和主觀性。

二,《觀書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壹起移

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賞析:作者之意不在“景”而在“理”,朱熹其實是要說明讀書對壹個人的重要性;池塘之所以能如此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進來。

同樣,壹個人要使自己的學問高深純正,使自己思想不僵化,不陳腐,永遠保持活力,就得持之以恒地讀書學習,獲取新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讀書就是壹個人的生命有所發展的“源頭活水”,就是讀書人有所創見的“源頭活水"。

擴展資料:

理趣詩簡介:

1,理趣是指,表現哲理的詩歌,要寫出具有感發讀者的審美情趣。

2,宋包恢《答曾子華論詩》壹文說:“狀理則理趣渾然,狀事則事情昭然,狀物則物態宛然,有窮智極力之所不能到者,猶造化自然之聲也。”強調說理,敘事,狀物自然和諧、鮮明生動,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感發讀者的審美情趣。

3,詩不排斥說理,但不能用抽象,直露的理語入詩歌,而要用具體生動,自然和諧的美的形象去表現壹定的道理。